备受瞩目的第八届全国高等院校教学督导、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术年会于11月4日在南昌大学落下帷幕,共有来自全国近400所高校的1000余名代表出席了此次年会,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一次盛会!
出席此次会议的领导和专家主要有:全国督导协作组理事长曹屯裕;南昌大学副校长朱友林;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汪立夏、高教处副处长朱程红;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教育部评估中心副主任李智;黑龙江大学前校长何颖;国家督学、中国认证协会结论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志义;同济大学质管办主任李亚东;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常熟理工学院校长江作军;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原教务处处长郭庆;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督导团团长尹冬冬;南昌大学教务处处长葛刚;南昌大学教学督导与评估办公室主任蔡丹等。大会共举办了十场高水平的特邀主题报告和近20场内容丰富的交流报告,可谓异彩纷呈!
11月2日上午八点三十分,第八届督导年会在南昌大学副校长朱友林教授的主持下宣布开幕!
朱校长热情洋溢地讲到:今天是个好日子!1300多年前的今天,唐才子王勃登上赣江之滨的滕王阁,由衷赞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今天南昌的天是蓝的,秋高气爽;南昌的空气是润的,丹桂飘香。在这样一个美好时刻,我们隆重召开“第八届全国高校教学督导、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术年会”,非常荣幸地迎来了全国390所大学1000多位教育界的专家学者、领导同仁!
接着朱校长一一介绍了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关领导和嘉宾,并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大会第一项:全国高等教育教学督导协作组理事长曹屯裕教授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大家好!
第八届全国高校教学督导、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术年会今天在这座美丽的英雄城市—南昌隆重举行。参加今天会议的有:江西省教育厅的领导、中国教育学会领导、教育部评估中心领导、应邀为大会作报告的十多位专家、包括43所双一流建设在内的390所高校的1000余名代表。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国高等教育督导协作组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们这次会议是由南昌大学承办的。在我的印象中,南昌大学历来重视教学督导工作。早于2005年,该校就在井冈山主持召开了全国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会议。十五年后的今天,作为承办单位,在江西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尽心尽力又做了周到、细致的准备,为这次会议尽心尽力又做了周到细致的准备。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我们这次会议与历次会议相比较,具有以下三个不同的特点:一是在同一会议名称下,采用本科与高职主题分离、分别召开的办法。以本次会议为例,参会单位以本科居多,当然可以跨界,因此也有50余所高职院校的代表。在以本科为主的南昌会议之后,11月29日至12月2日将召开以高职为主的宁波会议。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加强内容的针对性,借以提高会议的有效性;二是在会议期间,单独设置了以理论研讨与经验交流为宗旨的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论坛。我们希望从南昌会议的“赣江论坛”与宁波会议的“甬江论坛”开始,不断得到传承,并逐步形成为继初步具有品牌效应的“全国督导会议”之后又一个值得进一步培育的品牌;三是这次会议参会人数达到千余人,创造了厦门会议以来的最新记录。
从2016年5月召开的宁波会议开始,迄今为止“全国督导会议”已经连续召开八届了。我作了一个统计:参会高校1800多校次、与会代表5000多人次、共有近百位专家到会作过报告。这里还没有把作为历届会议的延续,先后在北京、海口、烟台和重庆召开的专题会议统计在内。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宁波会议确定的以教学督导、质量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为主题的会议名称,此后,历经珠海、上海、常熟,大连,尽管地点不断变更,但名称一再延续。直到厦门、武汉乃至南昌会议,才把“监控”改为“保障”。这样一来,内涵更为丰富,外延也更加拓展,进一步体现了督导与评价在质量保障体系内的“双轮驱动”的作用。随着这一理念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其结果便是:全国已有相当一部分院校不仅有督导组织,而且还相继建立了质量评价或质量管理机构。据在上海召开的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成立大会参会院校统计:在268所高校中,有175所高校单独建立了质量评价和质量管理机构,占65.3%,即三分之二左右。不仅如此,还有不少院校参照“同济模式”,逐步走向“督评一体化”,通过“双轮驱动”,使教学督导与质量评价进一步成为质量保障体系中缺一不可的两大支柱。
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以便进一步开创未来,协作组对明年的工作有两点考虑:一是打算在历次会议的承办单位中评选重要贡献奖;在历届参会的高校中评选优秀组织奖;在历次参加会议的代表中评选特殊贡献奖,并于明年5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督导第九届会议上予以表彰;二是发动参会代表撰写回忆文章,共同总结历届督导会议给学校、给自己留下的难忘回忆和重要启迪。争取在明年下半年召开的全国督导第十届会议上结集出版纪念文集。以上两点,特别就“评选条例”请各位代表在微信群里充分发表意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逐一付诸实施。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全国督导南昌会议与“赣江论坛”圆满成功!
江西省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副厅长汪立夏同志大会致辞
尊敬的钟秉林会长、李智副主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非常高兴地在美丽的英雄城南昌、赣江之滨,迎来了全国各地教育界的专家学者、领导同仁。在路上我特别激动,听介绍说本次会议参会人员有1000余人,规模空前、大咖云集,我们教育界千人大会称得上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盛会!特别是有近一半同志是已经退休,但至今仍坚守在教学督导一线的老同志,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谋求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之秘钥,探寻教学督导与质量评价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以达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实现高等教育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伟大目标。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向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远道而来的各位朋友,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
大家都说”江西是个好地方”,我们平时经常用红色的江西,因为我们是革命发源地;绿色的江西,因为我们的生态好;古色的江西,因为我们江西的文化底蕴深;来概括江西,在座有不少朋友来过江西,也有一些朋友没有来过,借此机会我想作一个简短介绍,我想可以用这么九个字来概括,就是“山水好、历史红、文蕴长”。
江西的“山水好”,是因为江西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63%,仅次于福建居全国第二位;在江西的赣州有两条江,一条叫章江,一条叫贡江,交汇之处成了我们赣江,赣江流贯全境,流域面积达到80%,所以江西的简称“赣”。正因为这里的山水好,习近平总书记来江西视察的时候说:“庐山天下悠,山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
江西“历史红”,号称是“四大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的摇篮瑞金(工农民主专政的新型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人民军队的摇篮的南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工人运动的摇篮的安源(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江西“文蕴长”,就是说文化底蕴比较悠久深厚,唐宋八大家里面的有三家(王安石、欧阳修和曾巩)都是我们江西人;还有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显祖,他的“临川四梦”是中国戏剧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江西有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古刹东林寺等等,近年来考古挖掘的海昏侯墓更是惊艳世界;白鹿洞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朱熹在此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成为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有机会可以到江西的各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感受一下江西绿色的山水、红色的传统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底蕴。
教学督导工作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充分发挥好教育督导保驾护航的作用,近年来我省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借此机会也向大家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我们建立健全了教学督导体系,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全省各校建立了教学督导委员会,南昌大学在这方面的起步比较早,早在2003年的时候就成立了独立的校级教学督导组和督导办公室,经过16年持续发展,将教育督导和质量评估相结合,实现了课程、专业、学院、教学状态各节点的全覆盖,为点线面体融合的校内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有利支撑。
针对我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中教师精力投入不到位和学生学习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的八项要求,其中有两条旗帜鲜明的提出来,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而且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定期公布和通报;其次是学生非因教学需要不能带手机和人工智能端进入教室,我们想让学生有很好的学习条件,激发教师的从教积极性,加快了我省高校的质量建设。
针对我省高校专业设置雷同,专业特色不够突出的问题,省教育厅从2015年到2018年对已有三届本科毕业生的所有高校开展了为期四年的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四年来我们成立了有1445名委员组成的专家组完成了专业评价工作,促使高校集中优质资源举办优势专业,主动停办268个专业点,每年申请设置新专业数较评价前下降了50%,在专业综合评价的基础上,172个专业入选省一流专业,教育部部长曾经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这是江西高等教育质量工作的崛起,不少高校组织了校内专业综合评估,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推动教育质量不断地提升,抓教学质量就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同时,我们严格课堂教学纪律,提高课堂教育质量,通过课堂教学督察促进高校完善自我评估督导制度,建立健全了本科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教育教学和督导专家齐聚一堂、共商大计、规划未来,这将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质量和督导工作更上新台阶和水平,同时,这次会议为江西省的高校提供了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希望借助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和领导,为我们江西的本科教育、教育督导、教育评估多多把脉问诊,必将推动我省高校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发展。
秋风飘桂香,盛世著华章。再次感谢全国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对江西高等教育、对南昌大学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预祝会议取得圆满的成功!祝年会越办越红火,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的一大品牌!祝各位来宾朋友在南昌期间工作顺利、心情舒畅、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朱校长说江西省教育厅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建设和发展,尤其对南昌大学在部省合建、“双一流”建设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帮助和充分信任。
首场特邀报告:《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前校长 钟秉林 教授
钟会长简介:
留英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从事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研究
1994年,回国后任东南大学副校长
1996年,调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
2001年至201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2012年起至今,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目前主要兼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暨 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 委员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
英国卡迪夫大学名誉国际副校长等
钟会长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向大会做了汇报,报告提纲:
一、质量保障的宏观背景
(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 (二)经济社会发展挑战
(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四)国际化发展大趋势
二、质量保障的发展趋势
(一)学生中心的评价理念 (二)结果导向的评价方法
(三)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四)多元参与的价值共建
(五)趋于融合的评估模式
三、质量保障的体系构建
(一)实践探索 (二)理念更新
(三)构建内部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一、质量保障的宏观背景。
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首先是规模急剧扩大,迈入普及化阶段,随着规模的扩大和高考综合改革逐步推开,大学生的生源知识结构会出现多样化,质量差异也会拉大。
进入普及化阶段之后,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公平和质量现状会更加凸显,老百姓迫切地需要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上好大学;而另外一方面,我们国家优质教育供给短缺,发展不均衡,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和老百姓的需求。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拓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办好每一所大学,但办大学要遵循内在规律,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更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我们经费充足,硬件条件可以很快得到改善,无非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学校重视管理水平,比如说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得到显著提升。这一轮的审核评估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在会议上,对去年接受合格评估的20所高校评估结果进行了审议,同时对明年展开的合格评估和审核评估工作进行了部署和研讨,参加评估的学校达到千所,只有硬件条件改善和水平提升,距离办好一所好的大学还差得很远。一所大学办好的关键是需要几代乃至十几代教师长期积淀才能初步形成,我们教师教书育人,同时这个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校风学风对学生成长成才有重要的熏陶和催化作用。一所学校的传统文化、校风学风以及鲜明特色根本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用钱在短期内堆积出来的,这是办教育重要特点,周期比较长,这就和老百姓要上好大学的急迫期盼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过去外延式发展,我们从事教学督导本身一定要强化质量意识,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为学校实现内涵发展做出贡献。比如说授权审核工作,按照标准建设,再进行审核,通过遴选设置标准来确定入选名单,避免了过去申报制带来的一些弊病。比如说学位证发放工作,引导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来保证;高考招生改革工作,逐步取消招生录取批次,目的是打破过去高校身份固定的格局,鼓励高校加大投入办好每一个专业,加强宣传,进行专业的调整,对那些水平不高的专业实行退出机制,现在很多双一流大学在做这个,或者是停止招生、停办专业,都指向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
我们国家解决发展的方式正在转变,核心是创新驱动。一系列战略任务实施更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升、管理创新,这恰恰是我们大学能够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的方面。经济结构的调整会带来社会的变化,一些职业正在消亡,传统职业内涵更新,新的职业不断产生,社会职业的变化又会导致人力资源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我们怎么在人才培养中经常研究这种变化趋势,适时调整大学培养规格、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契合度。我想这是任何一所高校,不管如何定位,不管培养哪类人才,都是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一方面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要多种渠道筹集办学基金,公办学校也是如此,国外的公立大学也是这样的趋势,另外实现大学生缴费上学,这几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没有因为收费而下降,反而连创历史新高,这样的改革带来的挑战就是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缴费之后就转变成为的教育消费,更关注教育收益率、民众诉求,维权意识大大增强,要是提出教学质量、生活条件的诉求不断增加,我们的质量保证工作、教学督导工作如何能够回应学生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质量的诉求,对我们来说也是新的挑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1998年扩招之前,全国大学生毕业生总量87万人,到了去年是820万人,今年是834万人,占了我们国家新增劳动力人口的一半以上,我们国家已调低经济发展速度,国际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影响还在,使得今后几届大学生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我们怎么把培养质量再提高一点,尤其是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创业观的教育,对他们进行就业创业的指导服务。
学科发展综合化,一方面高度分离,一方面又高度融合。我们的高校如何适应发展趋势,学校资源、学术资源、学科资源、教学资源如何进一步优化整合到我们更加重视跨学科的研究,尤其是跨专业内人才培养,这涉及到大学内部的学术治理结构如何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如何调整,作为我们的教师,作为我们的质量保证工作者,我们要适应这样的形势,学校教师和培养的大学生们知识融合能力,学科交叉能力和课程整合能力如何提高,在我们的队伍建设中这方面有没有进行重点考虑。
信息量飞速增长,知识更新和成果转化周期缩短,这样的发展趋势使得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一次性培养成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重构教学体系和内容,尤其要注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关键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毕业后走上社会才能从容面对种种挑战。一些学科和技术领域有重大的突破,比如说网络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工程、海洋工程等等,这几年我们看到了苗头,肯定会产生重大的突破,一旦科技领域产生重大的突破,又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就是最好例证。
另外科技发展有自身规律性,我们不能预测到哪年哪月哪个技术领域有什么样的具体突破,我们如何也对,中国在去年成功发射了墨子号量子卫星,这对今后的通信技术、安全技术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我们很难预估,我们怎么应对?我们的策略应该是四个字“早做准备”,这涉及到大学的学科方向、科研方向,如何能够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要把前瞻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很好地统一在一起,也就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要给他们必要的技术储备、知识储备,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学生毕业之后具有发展的后劲。
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融合,人类知识获取的渠道和方式正在发生转变,比如说以慕课、微课程、反转课堂、混合性教学为代表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走向实用,最大的挑战就是在于改变了人类知识传递的方式,从过去的单向传递,教师上课讲授,学生听讲学习,在这样一个变革之下,传递方式正在转变为多项突破,我们现在在校的大学生,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绝不是在校园里,更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这样知识传递方式的变革,就导致了学校的教师角色正在转型:从过去的大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大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这是一个国内外公认的重要观点,在转型的背景下,大学内的师生关系正在发生转变,形成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是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实现教学目标。这种变革就会直接冲击到我们大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学形态、教学管理机制体制。
在这方面从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工作,从事督导工作,要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通过我们的工作,要鼓励我们的教师在这些方面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积极多样化的探讨和尝试,要保持理性的态度,互联网教学,可以把一门课程做到极致,课程教学不等于校园教育,校园教育是培养全面个性发展的学生。从这个角度,大学生的一些社会发展素养,比如说人际交往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健全人格养成,从目前来看只能在现实社会中通过校园教育,通过学生群体式学习,逐步来养成,在虚拟环境下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还要假以时日,也不要炒作。包括人工智能这两年融合的非常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可以做一个预判,未来若干年,大学教师简单重复性纯粹知识传输性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必须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但是到那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失业了吗?这就是炒作,在那种情况下,我们教师从事高级教学的能力,开展指定教育需要加强教师的育人功能。比如启发学生的智慧,这种功能不能削弱。针对教师也提出了非常严格的挑战,我们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如何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如何提升?在这方面需要强调一下:我讲的这些理念不仅是在观念层面,已经进入实践探索,这种探索已经传播到国内,我希望大家高度重视,通过我们的较督导和质量工作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化。
国际化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带来了教育国际化大趋势,留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去年我们出国留学人员超过66万人,来华留学人员超过49万,美国国际学生有109万,而中国内地学生占比33%,读本科生超过了研究生,我们鼓励教师以各种方式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教学资源跨国流动和传播速度加快,教学资源就是指课程、教材、课件,这些教学资源的流动需要载体,就是中外合作办学,教师互访、学生互派,进行联合培养和合作研究。还有中外办学机构,中外两所大学合作举办一所大学,这些合作项目和合作机构的增长带来了国际化的课程,跨国流动和共享成为趋势。这对中国高校是一个机会,能借鉴国外优质的教育提高自己,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说课程设计、意识形态问题都会出现,我们要主动应对。随着师生流动和教学资源流动必然会带来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在传播中流动,先进的思想观念、办学理念、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事务管理模式、现代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需要在国际范围内流动传播,在大家的实践中相互融合,这对于学习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供了条件。
另外一方面也对我们要积极推进我们国家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国际拓展提出了要求,中国的教育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现在存在不少问题,社会诟病很多,我们有自己的优势,得到国际的认可,也不能随便挥霍。
现在上海的中小学教育已经国际领先,很多专家到上海去学习取经,英国还请上海的中小学教师对英国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把上海的教辅教材全部翻译成英文,我们大学也在进行探索,把合作办学机构建到海外,比如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比如说北师大的中文学院也办了两年。在教学质量管控中如何增强国际视野?我们的教师和我们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沟通交流合作能力、外国语言应对能力如何提高?没有这种素质的提高,怎么能参与到国际化的进程中呢?
第二、质量保障的发展趋势。
学生中心的评价理念,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对教师的要求、教学组织的构建、教师布局都要体现这样一个理念,把学生作为学校质量保障的核心利益群体。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的智慧,涵养健全人格,让大学生参与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全过程?普及化阶段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学生寓教于环境的互动,以及学生对质量标准的认识,要引领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这也是当前国际上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而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深化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构高等教育保障体系。
结果导向的评价方法,这种结果导向的教育更强调基于学习的结果进行反向设计,学习与未来生活的连接,而且强调可视化可观察的学习结果,因此这种结果导向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就读经验和学习产出,要实现这样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就要更加重视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记录和跟踪评价,大学资源使用效率的评价。我们要借鉴国外的经验,能够转化成开发学习结果的评价工具,很多大学在做这种尝试,要重视对学习结果的大数据分析,我们要结合每一所高校的现实问题,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充分体现我们学校高等教育不同高校的特点。
要体现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质量保障核心就是要建立常态评价机制,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促进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质量保障的关键行动。持续改进的教学评价要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课程教学和毕业要求中而持续改进的效果要呈现在学生学习效率的改进。要做到这些,我们要注重营造学校优良的育人文化、健全持续改进工作的机制,不断地提高人才培养的制度。多元参与的价值共建,更加强调尊重多元价值的教育评估,随着高等教育的扩大,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不断增多,要更尊重利益相关者的多元诉求和价值共建,争取共同建构、全面参与,能够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求得共识,协调质量保障的合力。在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参与方面,要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提高。要做到这些,我们的校务公开、信息透明机制如何完善?常态数据监测机制如何构建完善?监督和问责机制如何去建立和完善?同时要体现这样的价值理念,还需要重视第三方专业评价,发挥评估作用。要基于数据材料进行成本和效益评价,要做到这些才能提高我们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专业水平和公信力,改善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
趋于融合的评估模式。我们很快会召开一个研讨会,是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趋势,以美国为代表的院校认证模式,强调设计基本标准,判断被认证高校是否具备通过认证的最基本的条件。这类似于合格评估,它强调对高校保障学术水准和质量水平的机制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可靠性。采取思路举措和方法技术,以及维持质量的规则程序和实际运行阶段进行考察和评议,并不是针对学校具体的水平。同时有法国为代表的政府评估模式,政府有一个评估组织作为独立行政主体,活动经费由政府提供,我们评估中心也有这样的特点;还有自我评估模式,这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内部评估,发现学校自身在教学科研方面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达到改善质量的目的。我们要结合我们的国情、校情,借鉴融合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成功模式,这也是重要的趋势。
第三、质量保障的体系构建。
关于质量保障的体系建设,中国在长期的质量保障中,也逐渐地构建起具有自己特色的质量保证体系,比如说从上世纪90年代合格评估、优秀评估、随机评估、水平评估发展到五位一体的评估,我们要注重理念。这样一种变化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现在要进入普及化。从规模扩张到注重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我们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任务。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政府的外部评估转变为多元参与、内外结合、放权分权,同时激发学校的教学改革、提高质量的内生动力,强化内部保障的有效性,强调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高校办学质量和绩效监督和问责,重视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同时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注重结果导向,重视学生学习结果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从单一模式转向了分类实施,这体现了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这样的评估,引导不同学校能够科学定位、各按其位、多样化探索。坚持有特色的经营发展,在评估上也注重从过去的量化指标为主转变为定量定性评估相结合。在审核评估、合格评估等质保体系中有明确指出,有一些问题不能全部通过量化指标来体现,要注重定性,这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不断改进。
构建内部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不管是教学工作、专业建设工作、学科工作、科研工作,核心要素就是要有明确的质量标准。中国工科专业认证要走国际标准道路,也可以是国内的标准,比如说审核评估和合格评估,也可以是地方、行业。其次是要有科学的指标体系,我们要把相对比较抽象的标准,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在指标体系中,这样我们才能开展评价评估。要有合理的评价方式,我们要选择科学的技术和方法、手段,能够通过评价把学校某一方面的工作情况真实全面客观地体现在我们的评价指标体系中,这样我们才能根据这样的评价结果去进行分析和诊断。要有效的反馈和改进工作机制,我们的评估不是给外面看的。要有力的政策、制度和组织保证,基本要求就是科学合理,这方面做起来不容易,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作有很重要的特点,也是通过外部提高内部的质量保证有效性,关键需要有反馈和改进工作机制,我个人认为一些高校比较薄弱。就拿评价来说,教学督导有一批经验丰富、身体健康、非常敬业的退休老师,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的评价结果有没有反馈到任课老师,提高任课老师的教学水平?职称评审、业绩津贴发放,有没有把评价记录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学校学生有没有直接从评价中受益?我们要高度重视。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家应该关注这些问题,要明确培养目标和规格,尤其是对各个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要进行科学、细化的研究。所以培养目标就是某一个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如何构造和优化,毕业之后的社会需求如何进行明确。不同学校同一个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上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人才培养特色。我们如何更加关注专业建设和改革,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平台,它是一个广义课程组合,专业结构如何优化,如何抓好学科专业的一体化建设,专业的准入退出调整机制如何完善,这方面应该进行认真研究。要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做好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基础和能力技能培养、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应该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每个专业的规律特点,根据地方的需求,这是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关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我们如何进一步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如何探索多样化个性化培养,过去我们的理念是因材施教,现在有手段,要促进它们的融合,推进教学观念变革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手段的问题,我们要探究式学习,研讨式、高峰体验式都可以进行探索学习。我们如何借鉴先进的理念,照搬国外不太可能,国外有很多很好的方法,一个专业20多人,我们国内有的专业招二三百人,总归要进行一些探讨。
我们要重视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制度建设、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现在的大学都是博士生毕业,科研有严格的训练,学校有政策导向,对教学规律的把握,我认为要假以时日,不能光靠教师的自觉和悟性,学校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提高教学能力的培训,很多双一流大学的教师发展中心把这个作为重点。另外怎么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怎么去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无后顾之忧,我们教师要体面生活、开心工作,在竞争中成长和发展。
强调学科建设科学研究,能够反哺教学,我们的研究成果如何转化为优势教育资源,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丰富的体制内容、优秀的学术氛围,提供精良师资,提供国际交流平台如何转化成为教学、教材、课程新内容,如何为毕业生提供选题,如何支撑特色专业的加强,在这个转变下,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会更难。
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包括考试制度、学生事务管理制度,学分制、弹性学习制等等,要做这种改革,一定要举全校之力,深化改革,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都已经完成了,我们改革开放学习欧美探索学分制,大部分是学年学分制,为什么这么难?因为综合改革不到位,学分制改革绝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我们的教学部门有责任,提供丰富而优质的课程资源,学生无课可选,学生选到的课程都是水课,这样的学分制没有意义。除此之外,要实现学分制,教师评审考核制度需要调整,这是人事部门的工作,学生的工作要创新,有的学校把学生工作创新和书院制结合在一起,书院的学生不是入校班级、专业、年级作为标准依据。辅导员以学院为基础开展工作,这和学分制完配合起来。要注重大学文化育人氛围,大学生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也要靠文化的熏陶,大学文化的作用方式就是潜移默化,熏陶催化,以文化人,我们要以各种方式加强大学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我们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良的育人氛围,这是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机制。
今天利用这些时间和大家交流,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钟会长理论功底深厚,专业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他用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首先从教育内涵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教育外部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国际化发展等四个方面向我们详细地剖析了质量保障体系所面临的客观背景、新挑战、新变化。他又从五个方面指出了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五个发展趋势:一是坚持学生中心的评价理念;二是坚持结果导向的评价方法;三是坚持改进质量文化;四是参与多元价值共建;五是区域融合的评估方式。最后又从四个大方面谈了如何进一步构建和完善高校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钟会长的报告站位高、视野宽、观点明确、内容丰富、分析透彻、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逻辑性和指导性!我相信大家听了以后,和我一样都收获很大。对以后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质量评价和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很多的收获,我建议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钟会长的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会第二场特邀报告: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教育部高教司一级调研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李智
各位老师大家好!很高兴借这个机会就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关情况和大家沟通、汇报。我感觉会议报告安排得逻辑性特别好,钟校长刚刚从教育规律和高等教育学理论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作了很好的阐述报告,是一个宏观的站位!我从中观层面按照教育部整体部署,教育部评估中心在统筹设计、规划、推进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方面所做的工作情况,包括下面一些专题报告讲到的专业课程,就是宏观、中观、微观都涵盖了。
我今天具体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简单回顾一下质量保障体系历程;二是就目前我国现行的五位一体的教学评估制度和大家作一个沟通;三是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下一步的有关思考。
一、质量保障体系发展历程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评估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世界各国都在对高校开展评估认证工作,钟校长从国际评估的模式来说,归纳了几类,我个人还在学习过程中。我总体感觉从目标的出发点来看是三个情况:
一是认证式评估。它的特点是制定出标准,然后评估机构对应标准对学校进行评估,以判断其是否达到了这样的标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质量保障的评估,和我们目前现行的合格评估大致的出发点和目标是一致的。
其次是审核式评估。以英国所实施的评估为主的审核式评估,有人把它称为风险性评估,就是通过对应学校办学情况、教学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进行评价,从而判断学校在哪些环节、哪些要素点存在质量保障不了的风险,某种程度也叫做风险评估。
再次是等级式评估。这类评估往往是和政府的项目实施、经费分配、荣誉称号相关的评估,就是要评出优良中差。
纵观世界范围的院校评估,大致的类型是这三种。每个国家有自身特点,操作起来形势不一,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历史比较短,也就是三四十年的时间,国内最早是1987年的工程教育认证试点的一次讨论会,首次把评估认证概念引入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工作实践中。虽然时间很短,但教学评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专家总结:评估引领了学校的战略发展;评估检验了学校办的效果;评估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改进;评估促进了有关政策文件的落实落地;最后评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也有人将它比作是指挥棒、方向盘。
简单地说,从最早的评估法依据是高等教育法和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约束,都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界、知识界和用人部门定期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这是在文件和法律上的规定。高等教育的评估经历有四个阶段,不是很全面,带有阶段性意义:第一个阶段是启动阶段,三十几年的历史来源于1985年6月在黑龙江省召开的工程教育评估问题研讨会,这是一个最先的起步,接下来在某些领域开展了工科认证;第二个阶段是试点阶段,我们对新建本科的评估我们开展了校优秀评估,抽查式评估,1998年出台了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作评价的意见;第三个阶段是2002年到2008年,是教学水平评估阶段,这个阶段明确提出了要开展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在中国高等教育评估领域中,有了一个制度性规定,保证其能长期有效推进下去,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评估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专业化;第四个阶段,五位一体阶段,2011年颁布了9号文,确定了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这个文件认定了教学评估的重要作用,目标明确,促进高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政策方针,促进高校参与人才的培养工作,促进社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和评价监督工作。
二、“五位一体”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
五位一体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国际评估。
自我评估是基础,所以下面的四项都是为推进学校自我保障体系的一种建立健全工作,外力来推动内力,最终的目标是学校要建立起一种能够自我约束、自我促进的质量保障体系。所以自我评估是核心,院校评估和专业认证是两大支柱。这两大支柱通过外力来促进学校现有的一个数据平台作为一个常态监测。自我评估是要求学校要建立一种自我评估制度,对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条件、教学过程等等进行评估,它包括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等,各个学校开展了各种各类的评估,这都属于院校自我评估的范畴。合格评估主要是针对2000年以来新建的本科院校,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基本管理、基本教学质量都要有保障,结论有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这个是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最终审议投票而得出的结论,评委会最后决定出合格评估的三种结论。审核评估是对那些已经参加过评估的学校进行评估,它是一种诊断性,不分级。专业认证:包括认证标准、认证过程都要与国际标准实质等效,我们鼓励一些条件水平都比较好的学校,包括学校的一些专业可以实行国际联合评估和认证,目前有一些专业认证请国外高水平专家参加,包括院校的审核评估工作中,我们都邀请了一些国际著名高校高水平大学的有关人员参与评审。数据常态监测:整体下来一平台两支柱三保证,这是质量监控基础性工作。两支柱,内驱力和外推力、影响力,这是一个大概的逻辑关系。内驱力我们要更加强调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通过这种保障保证体系的建立,我们要把学校的质量主体意识落下来,我们要建设学校有建设质量标准,学校有专门的质量建设机构、人员和体系的运行。外驱力,就是我现在所说的专业认证、院校评估等等,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在一定阶段发挥作用,但最终的目标是要促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影响力,我们通过一些国际合作来不断地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通过三十几年的工作,评估中心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工作体系,这个工作体系有五个方面组成:
标准体系,我们有院校评估标准、专业认证标准和国际评估标准。
组织体系,有两个体系,纵向有教育部、评估中心,省级有评估职能部门,横向特别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合作,像工程专业认证有三十几个行业协会参加。
合格评估指导思想:促进经费、条件、管理、质量,核心是三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保证。目前进行合格评估的院校多数是地方院校,还有少数行业院校,突出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落脚点是引导高校内部质量教学保障体系的健全。它的基本条件是学校合格评估评审完之后的结论和程序。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我们已经有227所新建本院校接受了合格评估,有一些是不通过的,也有一些是暂缓通过。合格评估,教育部党组重视,评估中心重视,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也重视,各高校也特别重视,因为这是一个法官的评估,是一个为国家负责任的评估,推进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评估,所以是为国家负责和为学校服务两者相结合的评估。通过这一轮的合格评估工作,我们感觉合格评估对促进新建院校发展取得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硬件,教育经费、用地用房、师资队伍。我们的师资队伍普遍是这些院校的软肋,但通过评监工作,很多学校下了大力气。同时软件方面,办学定位百分之百定位为应用型,服务地方,重点体现在专业设置调整上。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有很大的改观,我们统计下来,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所占的学分比例大大提高。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评监工作,学校建立了质量保障体系,在迎评之前很多学校并没有重视这个工作,抓教学看的是中间的过程,督导评价是一个弱项,通过合格评估工作,将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
审核评估,主要是针对老学校,上一轮有六百所,我们正在做下一轮的审核评估方案。下一轮接近有九百所高校接受审核评估,上顶着天,下立着地,有清华北大这样一批一流的大学,还有一些建校二三十年新建本科院校,还有一些刚刚转制的民办院校,这样一个大体系,如何在一项评估中得以全面准确定位,这太难了。希望有识之士在这方面有具体考虑的可以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坚持、二突出、三强化,这是审核评估的基本思想。一坚持就是20字方针,突出学校内涵和特色,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它的好处就是发展性、诊断性评估,用社会上的话来说,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按照整体规划,上一轮的审核评估到2018年年底就结束了,有650余所高校接受了审核评估。纵向有教育部实施的,也有省级进行评估的。一个国外专家说中国的审核评估制度规范和程序透明,让我看到了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不必让步于世界统一标准,虽然质量保证工作起步晚,但目前我们的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足以让世界上其他国家耳目一新。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能够建立起覆盖全国本科院校的数据库,是任何一个国家想建都建立不了的,在我们国家短短三四年时间建立且健全了,并且应用于各个行业。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校长也说,中国一流大学最大的问题是在课堂上单声道,指出教学的五大层次,沉默、简单问答、互动、质疑、辩论认为中国大学教学多处处于第一层次,层级低。
专业认证,专业的重要性,都很清楚了,这是一个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所有的学校办学水平、教学改革成效只有在专业层面有效,程度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能够体现在学生的身上,否则那种教学改革就是科学研究,就是单一的为研究而研究。
只有专业层面的教学改革才是有效提高质量的一种研究和改革。教育部非常重视专业建设,我原来在高教司综合处,这是我经历过的教改,2006年是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中央专项教学改革项目,其中设置了特色专业项目、设立了专业综合改革项目,2016年十三五期间改成了中央高校教改工作,由于财政的工作,地方不能申请项目,明确把拔尖的专业建设作为重点支持项目,包括今年也启动了一流专业计划,有一个三级专业认证工作,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三级认证工作还在研究中,但是有一个大概的思路,保合格就是依据国家现有的高等学校教学状态基本数据库,对各个专业的办学基本质量进行兜底,某些数据不合格,偏颇常规指标多,可能就要被亮黄牌停止招生;上水平,我们主要是依据2017年发布的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进行评价认证,为什么可以叫上水平呢?因为专业类质量标准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指定的时候体现了规矩和底线,把办专业基本的要求、规定的条件定下来,这是一个底线,不能往下落,同时也为高水平的质量建设提供了攻坚目标。这样的专业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这是一个保底不封顶的质量标准,依据它,我们将对大部分专业进行一种认证和评价,从而促进专业的改革,提高质量。追卓越,在一些领域中要实施与国际等效的专业认证,打造中国的一流专业。最突出的就是工程专业,接下来我想以工程专业认证来讲专业认证的标准。
2016年我们国家工程教育正式加入了《华盛顿协议》,成为第18个正式成员,这一加入就相当于达到了我们中国所开展的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与国际上,与和华盛顿协议所有的国家是实质等效的,这种工程认证的三个理念:学生中心、结果导向和持续改进。我特别重视这三句话,也特别欣赏这三个理念,包括我在高教司参与政策制定的时候特别想把他们的理念写到文件里。
以学生为中心,钟校长讲了这个问题,他说这是一种评价,我认为到目前,它不仅是评价理念,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怎么样由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怎么把学生的学作为核心,把学生学到了什么作为关键,包括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为什么要取得成果,怎么才能取得成果等等。包括刚刚钟校长所说的,它都是一种认识层面。我刚刚讲了,钟校长讲宏观,我讲中观的,在中观这里,我举几个例子,学生中心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目标,比如说我们经常判断什么是好老师,这个老师上课上多少,备课是否下工夫,是否认真判卷,这些都是正确的,但从目前来说,这种出发点,我个人认为不妥,我们关键要看学生学到什么,我们要考虑在这堂课,学生应该学到什么东西,再去组织教学内容。什么是好课程?我们提到了金课,两性一度,这样的课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呢?拿清华北大这样的课程到地方院校去,我们怎么判断是好课还是不好的课程?就是讲究一种适应性,通过课程让学生学到什么,是所有教学工作必须预先考虑到的,我在评估中看到一个学校的一门课,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不及格,和专家一起谈谈,老师就说三本院校的学生底子太薄了,讲什么都听不懂。我后来说这种问题是谁的问题?专家说有教师问题,也有学生问题,可能学生问题不大,关键在于教师。你在教学过程中连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学校的基本教情都没有摸清楚,按照自己的理解上课,那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如果学生中心的理念没有根植到每一位教师自己的理解中,教学改革永远不会主动去推进,不会取得让学生满意的效果。
结果导向,结果导向和学生中心有什么区别呢?结果导向就是把学生培养好,结果导向是一种设计过程,按照这样一种原则,就要进行逆向设计和正向施工,我看到一篇文章《神箭手》,大家问神箭手的诀窍是什么,他说他是先射箭后画圈,真正的神箭手是先有靶子再射箭,这有什么区别呢?所谓的反向设计就是这样,我们首先一个学校一个专业要确定的是培养目标,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是首先明确的,培养目标当中有这样的一些基本要求,它体现了学生在毕业后,五年十年后的职业发展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要求。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我们的毕业要求是什么,再由毕业要求细化成具体的指标点,对应毕业要求,我们来确定这个专业有哪些课要上,最后决定了课程体系。这是逆推的课程,这是课程体系的反向设计。这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关系,刚刚讲的是逆向设计的过程,现在这就是一个正向支撑,每一个课程都要有对应的目标、毕业要求,作为哪几个毕业要求的支撑点,有没有支撑点,是弱支撑还是强支撑。最后所有的课程和毕业要求都要形成一个矩阵,第一个课程对应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2,对于毕业要求1是高支撑,对于毕业要求2是低支撑,形成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有强支撑的课程体系。我和一个高水平学校的院长沟通,他说正在清理课程,我问为什么清理课程,他说有了OBE,清理课程工作就迎刃而解。
持续改进,它和结果导向相对应,我们要根据社会发展、学校定位和家长需求来培养目标,细化成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落到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这一个完整闭环。我们要通过评价、反馈、改进构成校内外的闭环改进系统,通过外循环,不断地适应培养社会需求,通过内循环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要求。校内主要是过程监控和毕业生达成情况的监控,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
工程认证受理情况,学校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逐年增加,向我们申请了1500个,受理680个,从通过的情况看,有一部分因为中间的过程无法做认证,2018年做了460多个,今年可能以后其他的专业认证的介入,大概有400左右,这个和学校的需求有一些不匹配,我们也在想办法怎么能够增加受理和认证通过。
今年有一个进展,工程教育认证到今年上半年,我们实现了工程类所有专业全覆盖。其中工程认证中,行业企业的专家超过了40%,所以这是一个和行业企业联合深度融合的认证工作。
到今年六月份一共是1170个专业点通过认证,我们在今年向社会公布,要在学校招生报考前,把名单公布了,向社会释放一个信号,我们的这些专业点是通过了国家认证。除了工程认证,还开展了师范专业三级认证,这是唯一一个全面推进的三级认证专业类。二级评估中心和省级评估机构共同做了一些,评估中心开展了一些试点三级专业认证。医学专业认证,还有理农人文社科类开展专业认证试点,将来以一级、二级专业认证开始推广,三级认证在逐渐细化标准。这是两个支柱,三个平台,这是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有了这样的平台,我们想做什么,心里就有底了,这个是1200多所本科院校全覆盖,每个学校的数据大概是600多项,我们通过这个平台为参与评估的学校提供了评估报告,为专业认证专业提供了认证报告,同时我们每年还为31个省区市分别提供区域的教学质量数据分析情况,包括我们自己还在编写质量报告。
评估中心自己编写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中国民办本科高校质量报告》,这是国内第一次对全面系统的教学质量情况发布的报告。
三、本科教学评估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刚才钟校长讲,10月17日是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换届成立大会,钟校长是副主任委员,通过合格评估的一个投票法,最主要的是审议了这一轮审核评估的方案,专家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在整体思路方面,下一轮审核评估要干什么,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各项要求举措贯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我们要集成与改进创新相结合,总结上一轮的优势,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统筹与强化分类,国家统一要求的东西,要体现出来,要和具体分类相结合,强化分类,目前分类不够细,不够到位,评估的系统性和减轻学校负担。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保证科学性、合理性、系统性,同时又要把学校负担减下来。把对国家负责和为学校服务相结合,是我们做这个工作一个基本的原则。开展这个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这一轮的审核评估,从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上来说,有明显的规定,要继续做好质量监控工作,这也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需要,在实现内涵发展的过程中,还要继续坚持推进下去。要继续完善五位一体的评估制度的需要,这也是有一些工作过程。
从过程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来整改。目前基本形成的新一轮审核评估方案的基本思路,要体现新时代要求,要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软目标变成硬指标,把理念变成举措,回应展现关切,对上一轮评估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改。突出三大理念,注重中国特色,形成中国方案。具体的设计原则,坚持优势与改革创新,上一轮总结下来,上一轮审核评估方案,大家非常认可几个方面,一是20字方针,特别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是坚持自己尺子量自己;三是坚持五个度的评估标准,坚持导向评估办法,为学校把脉开方,坚持省级两级实施评估管理模式。分类指导不够充分,学校的迎评负担有一些过重,还有后续整改弱。坚持引领与分类施策相结合,通过模块化来实现不同类型学校不同的评估方案,优化流程和减速增效相结合。
总体要求,一根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高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根本标准。两突出:突出以本为本,夯实本科教育工作基础;突出四个回归,引导高校尽全力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三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四注重:坚持把学校作为质量责任主体的意识落下来,从学校要我评到我要评,注重分类评价。五坚持:引导学校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注重五度,以五度作为评价标准。坚持学校自评与外部审核相结合,以外促内,内外联动,坚持定性审核与定量审核相结合,实现刚柔并进,线上评估与下评估相结合。信息化,减轻负担,坚持整改落实与监督检查相结合,把整改的要求和工作落到实处。
立德树人问题,在方案中明确立德树人的强基础,把立德树人作为总要求和总的指导思想。在指标上明确把党的领导、立德树人、师风师德、理想信念的指标作为独立指标列出来,在希望指标中需要把立德树人要求反映出来,在制度层面要求学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的有机制。这个工作还在进一步完善,我们委托两个课题组和我们一起做建立健全立德树人有效机制以及在教学评估、监测当中的应用研究,将来可能会出台一个指导意见,学校层面有哪些制度和要求要明确下来,在教学评估、督导当中,如何把原来的一个软目标作为硬举措,通过指标体系明确下来。
总体来说,未来我们设计的新一轮审核评估,可以说成是两类四种,第一类是质量保障审核评估,它形成一种方案叫质保方案;第二类是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在未来通过模块化将形成三种方案。质量保障审核评估这个评估有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做质量保障能力评估,二是审核本科教育的新要求,我们认为从评估本身的出发点来说,最终目标是要引导学校建立健全自我质量保证体系,这是终极目标。从我们国家一个经历过程来看,从国内高校高水平大学发展水平来看,确实有一部分学校要做质保的评估。你如果在做教学评估,他会说你们的专家都不一定有我们明白,你就不要再看人到校对教学工作指指点点,可以不评估教学工作,但是一定要评质量保障能力,这就是国外的风险评估和审核评估的出发点。这就像是ISO9000认证的理念,只要体系是健全的,只要体系的认证是有效的,就能相信质量是基本有保障的。我们有叫它1+1,后半程的本科教育新要求,国家和推出引导一些项目改革和项目建设,比如说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卓越拔尖等等,从这一点来说,不管教学水平多高的学校,在现阶段都要积极地参与,自己要建好标杆,其次是要其他学校起到一个示范带动作用。要有一个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问题,你有责任义务建一些有效优质资源。
质量保障能力,质量保障的标准,保障的机构、机制、文化、有效度,这是质量保障体系核心六方面。三大理念、持续改进能不能有效地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是理念的问题,质量标准,有没有制订相应的教学质量标准,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落实,有效地通过督导评估去有效落实,质量机构,大多学校的督导是专门的机构,还要有专门的人员,并且有相应的保障,机构和人员素质高,有效运行。机制,要有意见反馈、意见改进和意见评价,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和评价问题的闭环机制。质量文化,我们希望学校最终这种质量文化才是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要形成大学精神之后,就不用各部门去督导,老师自觉会形成,所以质量文化有没有形成,这种自律、自查、自纠的保障机制有没有,最后是一个有效度。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这是第二个,我们这里分为定性和定量,定性审核,像办学方向、培养过程进行定性审核;定量,现阶段要有一些东西来衡量为了做好定量审核,评估中心需要提供不同常模的比较,比如说一流大学的常模,在这个期间是什么位置,你可以是双一流,可以是部属高校,可以是全国高校,也可以是地方高校,也可以提供某个行业,比如说医学。所谓的定量就是要根据学校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若干场,只要学校有需求,我们就有若干服务。通过我们的模块选择形成三种方案,使用于研究型模块方案,其次是应用型模块方案,第三个是参加过合格评估。没有参加过审核评估的首评方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在模块中设立了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任选项,所有下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是由这四个部分组成,统一必选项体现了国家对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刚性要求,不管是谁,你都必选。比如说办学方向和定位,只要参加了合格评估,就必须选;类型必选,针对刚刚所说的三种,培养方案中,设立了类,培养方案中强调理论基础和创新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教学持续,突出实践实训内容,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有两个指标可以选择,所谓类型必选,我们不给大家贴标签,每个申请评估的学校,你自己选是A类还是B类,这也不是固定的,这次审核评估训B类,下一轮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的办学定位更适合A类,就再选A类,根据学校发展阶段去选择,不是所有学校都按照一个模子发展,有一些学校立足于区域性发展,学校可选可不选,里面有一些卓越教学,这都不影响学校评估整体情况,首轮限选,第一轮参加评估的办学的基本东西要体现出来,上一轮审核评估的基本情况要体现,这个选项叫必须选。
通过这样一个选择,我们整体实现了两类四种方案,大家不用担心,将来就是一个质量保障审核评估,其次是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研究型方案,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应用型一个方案,四个方案只要一选定自然就形成了这个方案,只需要做一个选择。
优化流程,我们实现了评估信息化。下一步审核评估要全面推进信息化,增设了线上评估。有人说上一轮也有线上评估,上一轮线上是提供资料的手段,这一轮要变成真正的评估,把所有评估可做的,都在线上做了,做线上审阅三个报告,线上调阅这些东西,线上进行访谈,把入校全面考察的工作在线上做实做深做透了,做出有入校考察的技术来,你不要什么都不知道,先看明白看清楚了再入校。线上专家量大,入校考察,根据线上评估的情况,考察专家,完全根据线上评估的情况,由专家组组长和评估学校协商制定。通过线上评估的情况,完全和学校协商,是让几个人入校、入校几天、集中入校还是分散入校,每个小的评估方案都不一样
评估整改过软,在把上轮审核评估纳入这一轮受理的门槛,特别是质量保证能力的申请,如果效果不明显,一定不让你做审核评估。这一轮专家组考完以后,要形成一个审核评估报告,同时要形成问题清单。评估专家委员会增加一项职能,审核评估专家报告。明确了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整改工作的职责,省教育厅和教育部评估中心要对整改工作不能只抓前面的,后面够就扔下了,要对整个工作抓起来,要对整个情况进行评价。要让评估整改落下来。我们目前评估中心在做应用型评估方案和职业评估方案,包括专业的三级认证。
当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文化成熟之日,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成之时。所有的质量文化,特别是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每个学校的内生动力,希望大家一起努力,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质量保障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
主持人:刚刚李主任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带着我们一起简要故了我国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接着又从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评估、国际评估、本科教育制度、五位一体、一平台二支柱三保证介绍了本科教学质量体系,李主任从总体原则、思路、要求、内容框架和具体的新作法向我们介绍了以后本科教学评估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李主任的报告让我们既增长了知识,又了解了政策,同时又说明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我们收获很大,我建议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李主任的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南昌大学茶艺队成立于2006年,也是我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成果,他们曾经在中韩茶文化研讨、上海世博会、杭州国际茶展、泛珠三角区域大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及茶博览会跟去了表演,大会休息20分钟,利用这个时间请南昌大学茶艺队的学生为各位专家带来他们精心准备的茶艺表演!
大会第三场主题报告:地方综合性大学内部质量保障和教学督导
------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南昌大学副校长朱友林教授
朱校长从学校发展概况、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思考与实践、教学督导历程、机遇与挑战四个方面向大会做了汇报。
朱校长首先表示很高兴能有机会向各位专家、学者、同仁汇报一下南昌大学的本科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以及督导工作的情况。
南昌大学由原来的江西大学、江西工业大学、江西医学院从1993年先后经过了两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新型综合型大学,它现在是国家双一流计划、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江西省唯一的国家211高校,是教育部和江西省省部合建高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以及1940年的国立中正大学,至今已经有98年的办学历史。1993年首先由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组建成南昌大学,2005年由新组建的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成新南昌大学,因此从1993年算起来到现在,我们已经走过了20多年。这20多年来我们把南昌大学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93年到2002年,是融合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93年由江西大学和江西工业大学合并成南昌大。1997年进入了211重点建设高校,2004年和医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南昌大学,2005年变成了省部共建高校,它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进入211重点建设大学,被列为省部共建高校。从2003年到2012年,2003年开始建设新校园,2006年通过了审核评估,因此第二个建设发展的阶段标志性事件是新校区的建设和通过2006年的水平评估,本科教学评估结论是优秀;2013南到2022年,这十年是内涵发展的十年,2013年内涵发展取得了标志性成果,比如说2014年,我们在国家教学成果奖中间,我们获得了两项二等奖,这打破了南昌大学十多年没有教学成果的局面,在前五届互联网+大学生比赛中,我们获得了两金、十银、十二铜成绩,四次获得先进集体奖,另外我们也获得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也打破了共和国成立以来地方院校没有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的历史。2017年南昌大学入选了江西省有特色、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入选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了教育部和江西省部省合建高校,南昌大学真正进入了内涵发展新阶段。南昌大学现在一共有五个校区,前湖主校区占地面积4520亩,建筑面积1300万平方米。现在学校有教职员工4392人,在校本部现有全科制本科学生是35213人,研究生14980人,本部现有境外学生1600余人。从这一点来看,南昌大学的办学历史还是比较强的,办学规模也是比较大。因此我们学校现在的工作主线就是要压规模、调结构、转机制、提质量,强服务,建设有区域特色鲜明高水平综合性大,我们从压规模来说,我们想压缩本部招生规模,每年招一万人压缩到招八千人,本科专业现在有126个,我们想通过今年的工作,我们能够压缩到100以内,招生培养单位压缩到80个以下,转变了发展机制,走对发展道路,提高质量,增强南昌大学服务江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南昌大学规模这么大,专业这么多,如何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呢?我们觉得建立校内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根本保证。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要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提高教育质量是根本的途径,建立并完善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在这样一个思想指引下,我们在思考,校内质量保障体系该如何建立呢?我们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首先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和核心,质量保障体系分为内部和外部,外部就包括了今天上午讲的政府组织的评估、国际评估、专业评估,也包括了一些社会舆论评估、第三方机构评估,这些都是一些外部评估,高校内部评估在质量保障体系中,我们认为它处于一个基础和核心的地位,因为高校内部是质量保证的主阵地,对于质量保障起着基础性、根本性作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最大的特点是有主体意识,是我要评,而不是被动要我评,外部保障对内部保障的监控评估来推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转,并不断地完善。内部与外部保障体系目标都是要保障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是当今本科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我们构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也要坚持这三个理念,首先要把学生的成就和发展作为我们质量建设的主旨目标,把评估关系的重点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把评价重点由投入向产出转变,也要把评价的结果由写评语向查问题、找原因开处方改进。我们觉得建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一定要以提高体量为导向,所有的工作都应该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基于这三个思考,我们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我们从三个方面构建了具有南昌大学特点的点线面体相结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我们聚焦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打造点线面体融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我们认为本科教学环节多,非常复杂,主体也多,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保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抓住关键点。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学院是校内教学管理的一个二级组织单位,因此我们觉得搞内部保障体系一定要抓住课堂教学、专业建设、学院二级管理等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关键点,开展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专业综合评估、工作状态评估等等,对全校各个教学环节开展监控,构建教师授课质量专业建设水平、学员上课状态多层次全覆盖的教学体系。
一是教师授课质量评价,采用以学生评价为基础、专家评价为重点、网络辅助教学评价为补充的多主体全方位评价方法,全面考察教师教学态度和水平,同时把对教师授课的质量水平和评价结果及时向老师和学院通报,鼓励老师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的第一个体系。基本上每个学期都要对所有的老师承担的所有课程全覆盖进行授课质量评价。
二是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每年评估一次。
三是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由学院提出自评,然后再组织专家进行评议,最后拿出一个结果,同时每一次都把上一年存在的问题,在本年度采取了哪些措施,是怎么解决的,解决效果怎么样,都作为本年度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建立起的以授课质量评估涉及每位老师,这是点,专业综合评估是线,状态评估是面,最后全面评价全校的本科教学工作状态。
我们构建了一个点线面体相融合的本科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我们建设了常态化运行机制,形成了与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检查、教学督导相结合的质量保障运行模式,我们建立的质量保障体系是常态化,依据三个方面:
一是采用现代化手段,构建各种信息化平台,通过日常教学管理、教学检查、教学督导所收集到的数据输入平台进行评估,我们不为评估而评估,每年有教学管理的数据,有检查的数据,有教学督导的数据,这自然就变成了教学评估的数据,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二是我们督导学院专门搞评估,每个学院状态评估,每年用一天的时间,让每个学院院长书记汇报本科教学工作状态、特色。我们的评估是常态化的,是固定的,不扰民兴师动众。
三是评估着眼于教学质量的改进,初步形成了自查、评估、改进的循环本科教学质量闭环系统。我们首先从学院、专业、课程三个点,依据质量标准,构建指标体系,通过日常教学检查、日常教学管理、日常教学督导,输入数据到平台。开展质量报告评价,学院发展评价、专家进行评价、督导和同行专家评价等等,形成一个评估的意见,进行诊断及发现有哪些问题,通过评价的结果,我们形成一些激励机制,评价结果基本上与奖金挂钩,与老师的评先挂钩,与学院的考核挂钩,与老师职称晋升挂钩,这样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分解到各个学院,传递到各个专业,最后传递到每一个老师,因此我们觉得要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每一个员工,每一个老师,各级组织共同承担的任务,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最后作用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我们每年都评,周而复始,会使教学质量越来越好。
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坚持了七八年,取得了一些效果,我们现在已经遴选了一批优质课程,一大批默默无闻的老师,特别是在一线教学比较优秀的老师脱颖而出,八年来,共表扬了864位教师,获得教学优秀质量奖3314项,占现有专门教师的35%,所以说我们表扬老师,不能仅仅是树立典型,要让所有的老师只要用心努力了,作出了成绩,都有机会获得表彰。我们通过反馈、预警、帮扶措施,使一部分授课质量比较低的课程质量逐渐得到提高。初步统计,有102门课的学生评教结果从后10%通过努力达到前30%,我们淘汰了一批教学质量比较低的课程,现在通过评估,发现以前评价比较差的,一共有105门课程不开了,自然淘汰,有一些坚持开的,我们给他质量警告,给他发一个通知书,后面我们也发现发了通知书以后,有一些课程强制性淘汰,另外我们把教学评价的结果运用到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等方面,四年来我们评出了技术性教师五名,这些老师的业绩主要是评教的结果。我们评选了教学标兵60人左右。
通过这几年的评价,优秀课程从最初的192门增加到640门,累积优35%的老师受到了表彰,共有105门课程被淘汰,在线课程1868门,其中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10门。
另外通过专业综合评价,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南昌大学本科专业仲裁调整机制,有16个专业停止招生,这是指办学水平比较差的,今年我们想用一年专业综合评价的结果,来强制性淘汰一部分专业,力争使本科专业186个压缩到二位数以内。
通过专业评估推进了专业认证工作,现在各个学院从事专业认证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我们通过对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一共也是从2012年做到了现在,每年都讲,只有做评估的时候,书记、院长都无一例外地到场,每学院的报告都由书记院长来亲自做,特别重视,所以各个学院一把手自觉地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研究本学院的本科教学问题,所以说我们教学的各个环节有学院的一把手参与,学院一把手投入,我们觉得还是有保障的。通过这些评估,我们觉得也提高了整体南昌大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我们在两届全国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南昌大学获得了二等奖五项。2014年前南昌大学有十多年没有获得过国家教学成果奖。《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数据显示,南昌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单项得分由2014年的45位提升到2017年的37位,对我们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有一个中肯的评价,说我们运行有效,为本科教育质量的改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我们南昌大学在全国是少有的给老师上一节课有教学津贴的,我们能够确保老师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去,保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觉得最大的功劳就是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建立。
在内部保障体系中,我们认为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础,我们的教学质量内部之所以能够常态化运转,就是因为我们建立了南昌大学这个教学督导与评估办公室,我们这个教学督导机构至今已经有16年历史,我们是2003年成立的,当时成立之初就是为了迎接06年的水平评估,当时的督导组任务就是督学、督管、督教。一直到2013年调整为教学督导和评估办公室,赋予机构评估的功能,同时也充实了机构,在这个评估办公室,增加了六个编制,设置了两个科,一个是督导科,一个是评估科。2018年督导办已经整改到六个人,我们督导组专家34人,文科组12人,理科组11人,医科组7人,通识组4人,2019年队伍有新的更新和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加强督导办机构。
学校各个学院会成立自己学院二级督导组,现在南昌大学已经初步建立了由校、院相结合的督导队伍。我们的督导工作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职能来说,经历了以督为主向督导结合,向督导和评估相结合的发展历史。刚刚讲的南昌大学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日常化运转,督导办的设置和人员的充实,以及职能调整,我觉得是起了一个关键性作用。
现在南昌大学又迎来了新一轮良好的发展机遇,我觉得机遇首先是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被列为双一流建设的高校;第二个是被列为部省合建高校。这两个机遇为南昌大学的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为本科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在建设双一流的过程中,一定要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要打造一流的本科专业,要培养一流的本科人才,在这三个一流中,我们的督导工作,我们的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工作,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也希望通过和在座的各位同仁、单位联系交流,进一步把南昌大学教学督导工作以及本科质量评估工作搞得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朱校长重点向大家介绍了点线面体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这一富有特色的做法值得大家借鉴,咱们南昌大学质保工作理念先进、措施有力、方法得当,质量文化建设深入人心,工作卓有成效,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大会第四场特邀报告:黑龙江大学“3+X”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体系
------国家级教学名师、黑龙江大学前校长 何颖 教授
主持人(未来学习研究院孙宝存院长):这个安排有点对不住大家啊,特别是住在外面的代表,中午也得不到休息,都是老同志了,连续学习很累的,为你们感动!
今天上午的报告主要是政策导向性比较强,引领性强,都是最顶层的框架设计,也是教育部最近的一些工作部署与最新的思考。下午的报告主要从中观和微观给大家一些可借鉴的,操作性比较强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何教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兼任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会长等等,今天报告的题目是“3+X”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体系的建构与实践,掌声欢迎!
何校长首先介绍了黑龙江大学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工作成效,接着从以下五个方面,向大会做了精彩的汇报。
一、建立校、院二级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体制
二、“3+X”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的运行体系
三、“3+X”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的标准体系
四、“3+X”教学评估结果的运用与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五、“3+X”教学评估与质量监控体系实践效果与体会
尊敬的各位同仁下午好!非常感谢大会给黑龙江大学这样一个机会,使我们能够把二十多年来关于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向各位同仁进行汇报!上午各位专家都是从宏观、中观来进行介绍,我今天介绍的是完全从实际操作层面来介绍,二十多年来我们黑龙江大学如何进行本科教学质量体系的建设及其监控。
黑龙江大学是延安军事大学俄文科,后来变成延安外国语学校,1949年由延安到哈尔滨,成为了东北民主联军附设外国语校,后来变成了哈尔滨外国语学院,1958年回归地方,变成了综合性大学,那就是黑龙江大学。今天的黑龙江大学是从外语学科转化的,但是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它完全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大学,2012年我们学校成为了省部共建高校。
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些情况,我们学校有3000亩,只有一个校园,学校本科教学单位一共有32个院部,有81个本科专业,这8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11个学科门类,称得上是非常具有综合性的地方大学,全日制在校生32000多人,普通本科生每年是招生7000人,在校2.7万人,剩下的是硕博。目前在校在职员工将近3000人,专任教师是1657人,占整个教工比例的55.79%。我们学校博士一级学科10个,开设博士二级学科招生54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硕士一级学科34个,科学学位硕士授权点13个,另外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还有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这样一个体量在地方院校中是比较好的,从教学角度来说,我们学校目前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8名,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获得了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二等奖有两项是我们学校的教学评估。黑龙江大学今天是综合性大学,在地方是排在前列。
说到教学质量评估,对于黑龙江大学来说比较有历史,2001年我们作为教育部随机水平试点评估单位,2008年接受了水平评估,2013年教育部选了四所大学进行审核性评估,就是南京大学、同济大学、黑龙江大学、武邑大学,对于评估而言,我们经常是教育部地方性试点单位。
今天想和大家介绍一下质量评估体制问题、体系问题、质量监控标准体系问题、评估结果运用问题和一些体会。
在讲监控体制前,我把“3+X”这个概念向各位介绍一下:3是指评教、评管、评学。评教是对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质量评估,评管是各个院部教学管理进行评估,评学是对本科学生一到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评估。X是指随机,上面三个是定期评,X是随机评价,需要什么就评价什么,黑龙江大学专业评估,还有一些课程,特色课、实验教学课程、考试、毕业论文设计等等都要进行评估,这个就看需要了,合起来是“3+X”评估。
为什么要建立“3+X”评估体系呢?我觉得在体系和体制设置前,我们一定要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我把这些问题列为六个问题,这六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的体系体制就建立起来了。
首先要明确评估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为什么评的问题,要评就要有组织有专家,这要解决谁来评的问题,要评就要有评估对象,你的评估对象是否完整科学地确定,这个就决定了你是评什么的问题,另外教学质量评估不可以是随意的,它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而且这个标准体系不可以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元的,文理外,不同的学科、专业、课程,是不一样的。有了标准,是否可以随意评呢?一定要有评估的方案、程序。怎么进行评估,那就是如何评的问题。评估结果出来了,如果你对这个结果不运用,这个结果与职称评定、绩效工资挂钩,以及对评优评先的挂钩,如果没有这种运用,我们的体会是你评的东西没有效果,没有建立起对教师,加大教学投入的激励机制,大家都来自于高校,大家都知道是重科研轻教学,如果没有制度体系让老师多往教学投入,没有这种制度设计,你说加强教学质量是一句空话,所以对教学评估结果的运用,我认为是这个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说前面都是一些美丽珍珠,由于有了最后的环节,我们就成为了一个美丽的项链,所以这六个问题的解决很关键。
要想解决这个有一个体制问题,教学质量的评估一定要做一个学校的顶层制度设计,一个学院一个部门无法解决,我们黑龙江大学把教学评估、质量监控作为一个手段,我们建立了学校和学院两级教学评估组织体系,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以学生为基础,层次分明,权责明确。在学校有教育评估中心,我们有校一级督学团队,学院里有督导,还有学生评教,建立起两级评估体制。我们体会到在学校层面上,除了有体制外要加强三专建设,专门机构要有体制保障,专家队伍要有人员保障,同时还要有经费的保障,我们逐一向各位介绍一下。
首先要建立专门的机构,提供制度保障。黑龙江大学从1998年开始建立了教学研究与评估中心,后来觉得这个叫法太窄了,所以改成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整个教育也成为了研究评估中心的工作内容。另外这个评估中心与教务处并列,是处级职能单位,评估中心和教务处一定要有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协调起来,我们看一下教务处和评估中心的职能非常清楚,就是管评分开,教务处是负责教学管理活动,计划、协调、组织、实施、检查,有很多学校把教学检查作为评估的活动,这绝对是管评没有分开,评估中心是负责教学质量的监督、评估、监控、研究、咨询,教务处和评估中心职能完全分开,不能互相代替,它们两者形成互补管评分开的合力。
学校教学评估中心的职责,黑龙江大学的教学评估中心首先要组织制订学校所有各个学科专业的评估标准、督导制度和评估方案,同时要展开“3+X”的专项评估活动,另外我们学校教学质量评估分不同的层级,都是由教学评估中心来领导,评出优秀奖、示范奖、标兵奖、名师奖。要展开教学专项调查,同时还有一个功能是我们学校新引进的教师一定要通过评估中心,不是所有的博士就一定拥有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准,评估中心还涉及到把关的职能。
组织专家队伍提供人员保证,我们学校有督导队伍,我们叫督学队伍,一共有十个人,设一个首席督学,首席督学基本上是副校级以上的领导退休以后来担任,分为人文、理工、外语三个督学组,每个组三人。全校有75个学院的督导,每个学院不一样,大的院有2-6人,小院有2-3人,它是归评估中心统一管理和领导,教务处无法领导这个队伍,他是一支非常独立专门做质量监控的队伍。
学校督学和学院督导干什么呢?我们先看校级督学,校级督学的组成是这二十多年来,最好是各个院的院长或者党委书记退休以后,他们一定是某个专业的专家,年龄还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学校有一些院长要退休了,全心全意做学校的督学工作,年龄不要太大,70岁以下。学院的督导员有两种成分构成,一种是退休的老教授,一种是具有十年以上教龄,具有副教授职称的优秀教师,在黑龙江大学学院督导很有权力。人选一定要非常认真,学校的督学除了完成教育评估中心的一些工作以外,每学期至少要重点听课,还需要提供一份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报告,我们的督学分为文科、理科和工科,新教师上岗由校级督学完成。
督导员的任务很重,每学期至少要对学院老师听30学时的课,而且他们要认真地填写一本工作手册的,要给出这一学期上课的所有教师的教学评教结果,所以任务非常重,我们学院一级的督导老师每学期参加学校的业务培训,还要参加学校所组织的一些单独的特殊活动,或者学校有一些专项评估来调各个学院的督导员来参与。
必须要有专门经费和资金保障,日常评估中心工作和校级督学工作和督导员工作津贴大概是100万元,我说的这个钱是2017年的标准,而且是按照12个月算,这些钱加起来一年是100万。另外的教学评估奖励,因为我们是两年评一次,我们花的钱大概是500万左右。校长办公会做决议,分管的副校长,下面是评估专家委员会,然后是评估中心和专家组督学,然后下到各个院部、办公会,下面还有教学副院长,下面还有教学督导组、学生评学小组,这就是我们评估体制。
评估体系的运行是“3+X”,评教是两年进行一次,评管是五年进行一次,评学是每年一次,现在评教是第十轮了。为什么选了这样三个点?实际上是大学当中三个最重要的点,一个是教师的本学教学、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学生学得怎么样,这三个要素实际上是保证教学质量非常关键的三个组成部分,如果这三部分做好了,我们的教学质量就有保证,如果哪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不可能有保证。X是不定期的进行评估。
运行体系,这个图比较复杂,也是先要确定目标、建立标准、开展评估、反馈意见,反馈意见不能说是很随意地完成,要有书面、会议,最后还要进行召开座谈会,需要介绍经验。必须有整改,如果教学评估没有整改的环节就白评了,评完了哪里不对提出来,又不督促改,这就没有意义,所以整改的环节非常重要。这是整个运行的体系。
下面具体说一下怎么评教,评教是两年一轮,评教有三个层次,学院督导组对每个教师的教学进行能力评价,有一套标准和体系,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效果师德师风进行评价,还有教师互评,因为别人去评价,你无法评价教学内容是否高质量,只是看教学形式,大家会注意到后面有一些数字,这些数字是我们规定的比重,这个是原则性比重,各个学院上下浮动。我们学生评教比重原来占得很大,我们发现学生评教的比重占得如果超过60%,就会出现一种老师怕学生的现象,如果老师去讨好学生,那绝对讲不好课,所以这个比重一定要往下降,不能那么高,不是说学生的评教不准,有一些学生在评教过程中不是很认真,所以比重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定,但不能太大,这是我们的经验。要保证教学质量,一定要有保证老师的尊严。接下来通过听课评估,先是评出来合格、准合格和不合格,然后再合格里再接着评优秀、示范、标兵、名师,然后学校要讨论通过全校公示,这个是我们的评教。
评教主要内容,评估主体是学校督学和各个院的督导,还有学生、教师。评估的方式,学校督学是随机会诊,学院督导就是挨个听课,学生完成两部分,教师是自评和互评,这些方面有相应的方案和标准、做法,评估的内容一目了然,就是这些,最后都要分解。我们每次评完之后有一个颁奖会,要有头有尾,要注重后面的程序。
评管是对二级教学单位教学管理的评估,我们是五年进行一次,我们有方案、标准,让学院根据这个自评,然后是专家组根据他们的自评根据初评,提出整改意见,学院整改,然后学校专家组进学院进行一轮评估,给出合格、准合格、不合格,优秀的有奖励。评估主体就是以督学为主的学校专家,评估内容就是教学组织、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教学基本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管理。大家看到这些图片,专家组要向学院反馈意见,学科组内部,因为都是工科,工科之间要交流,文科之间要交流,最重要的就是因为评管评完了,基本上都是这个学校实质性问题,所以学校主要领导必须要听汇报,我选了这个图是是当时听汇报,统筹解决全校最棘手和基本的问题。
评学,我们的评学分为三个层次,大一是引导性评估,大二和大三是进行式评估,大四是综合性评估,我们每个年轻的教师必须做学生的学业导师,如果不做学业导师,不可以评副教授,所以评学是由学业导师进行指导,然后组织评学小组进行评,我们的评学必须和学生口通力合作,所以我们的学生口和我们的教学口在这里合作非常好,同时评完以后,学生的选拔、保研、入党、奖学金所有的东西都和这个挂钩,实际上这就是现在学生口搞的第二成绩单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个教学无法单独完成,必须和学生口结合起来。
这是学生自评、教师互评,学生们很认真,因为涉及到保研、入党、奖学金,它的评估主体是学生、学业导师、学生评学小组、辅导员和二级学院领导督导,最后是学校的督学进行随机督察,评估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的综合性的。
X是不定期的,根据学校需要来评,什么都可以评。黑龙江大学在2014年-2015年两年对原来102个专业和方向进行评估,在评估基础上对专业进行了关停、并、转、缓,新建了大数据专业和网络安全专业,现在是81个专业,没有评估做解决的结构调整是不行的,评完了就知道谁强谁弱。这是X的主要方式和内容,内容可以随机,要评试卷就可以查试卷,我们曾经评过了共同课,把试卷、毕业设计都评过了。这是一些公共图片,公共课要进行评估。
质量监控的标准体系问题,内容是“3+X”,但依据什么是很重要的,尤其是黑龙江大学是综合性院校,81个专业无法一刀切,不可以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所以我们建了一个八种评估质量标准,每个分成理论、实验,还有细节,同时我们建立了一个本科质量监控的条例,对整个标准和环节进行理论阐释,我们还必须要有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标准,我们是有18个标准。这里面能看出来,都是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等级标准,但是它分人文类、理工类、外语类,一定要分类,绝对不能一刀切,这是20多年的经验!教学评估完了以后,发现评上来的老师都是教龄特别长,而且都是老教师,年轻人没有空间,我们发现这个问题,以十年教龄为界限,十年以上一起评,十年以下一起评,评下来以后,效果很好,给年轻人一个展示的空间,同时又有一种成就感,所以一批非常年轻有为的人脱颖而出,标准是在不停地修改,不停地变化,同时这些标准还要和教育部每个专业课标相符合。
评估方案,有标准了,必须要有评估方案。“3+X”评估方案,什么时间评,怎么评,程序是什么,这个必须要有。我们建立了一套相应的评估方案,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地方,要有相对不同的方案,不能一个方案评到底,这个是针对性强,才能解决问题。教学标准很难设计,我们这些年摸索出来把教学标准设了200分,质量100分,工作量100分,把这200分全校统一标准,评职称、评奖都用这200分,工作量有监考、指导毕业论文等等,现在老师都抢着监考,做得好就加分,这个分评职称好用,论文发表少,这个分高一点,那照样能评教授。我们要知道本科有会毕业论文,或者指导的学生得了什么大奖,你的分会翻倍,这就是用制度引领老师往教学上多投入,一定要有制度设计的理念和功能。
结果的运用,如果我们评了半天,结果不用,我觉得这个太遗憾了,我们的结果运用是分两个系列,一个是金鸡系列,一个是百花系列,金鸡是专家评的,百花是大众评的,所以金鸡奖是督导督学评的,百花奖是全校老师学生评的,不一样,金鸡奖每两年评一轮,标兵上了以后再评校级名师,地区的优秀奖是35%,不一样,然后是3000元奖励,然后是1.5万元,大家可以说我们学校一个地方院校有八个国家级名师,我觉得这和20年来有一个名师建设的体系有关,也就是说要求你往名师上走,一般两年评六个,基本上是评四到五个校级名师,再往上报就是校级名师和国家级名师,我们把这个称之为金鸡系列。是督学督导通过专业评估产生的一个结果。百花奖是教务处组织评的,不是说每年一起评四种,而是每年评一个,然后分学院先评,然后进入学科,外语和外语比,理科和理科比,不能外语和工科比。最后到学校去评,这个结果也和评职称挂钩,我们把职称评定条件进行修订,把教学的工作量变成评职称必备的条件。我们把获得A变成评教授的必须条件,教授的教学都不合格,就不配当教授。实际上就把我们老师的教学质量和职称评优、奖金都挂钩了,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激励机制,我们评管也是一样,五年评一次,如果要是优秀,院长和书记考核就是优秀的,而且还有奖金,原来我们的考核要是上来了,学院整个教师的工资是浮动的,2017年以后有一些变化。
评学,学生们非常重视,一方面有利于他们的学业规范,另外奖学金、组织发展等等都是挂钩的。
专项评估,我们要给予先进典型鼓励,最重要的是介绍经验,存在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整改。
最后一个方面是向大家介绍一下实践效果和体会。通过20多年的实践不断地完善,对体系不断地补充,实践效果也是很显著,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大家看看这个数据就能感觉到对一个地方性院校有这个数据能拿出来,是很不容易的,这背后是很艰辛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以及我们的教学成果奖,省一级就更多了,所以地方性院校有这个数据是很了不起的,也是实干出来的。第二个体会是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黑龙江大学几次被选为教育部教学评估试点,这个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一直注重教学质量的监控,所以2001年对我们的评估评语也给予了高度肯定。
2008年水平评估也是对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给予了充分肯定,2013年审核性评估试点,特别是对“3+X”评估体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作为我们的特色。另外我觉得教育部选我们学校作为审核评估试点,和我们一贯坚持质量监控有一定的原因。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果,我们省级一等奖获得很多,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得了一个,都是这一个体系获得的。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我们有一支专门的督学队伍,出了四本书,办了一本杂志。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各个报纸、大学到我们这里来学习交流,教育部编了一本教学评估指南实用手册,很大一部分是“3+X”的评估内容。
下面说一下我们的体会,20多年来,我们有两个“六”:
第一个是六个不断增强:一是不断地增强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克服评估体制、以自管自评的形式以管代评,把评估中心独立出来,必须要有组织体制的保证。二是要增强对评估对象的系统性建设,克服评估对象顾此失彼和缺乏合力的问题。三是增强评估机制长效性,克服评估工作的短期行为,在这方面我们坚持了二十年,一直在评,现在已经成自然了。现在有个别老师主动要求督导听课,要不有时候不注意我,教学上有方式方法,请督导督学听听我的课,就变成一种很自觉的行为。四是要增强评估指标的多元化,克服评估标准的单一性和同质化,什么东西都不能一刀切,尤其是像我们综合性院校,学科门类特别多,不可以拿一个标准全校用,这会影响老师的积极性。我们有十八个标准。五是增强评估操作的规范性,你这个体制制度设计一定要有相应的科学化和程序化的东西,不能盲目随意,所以我们有一套评估方案,这就是程序,也就是法律。六是增强结果利用的及时性,评完了以后不用结果,就是白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这鼓励老师向教学多投入,这是一种制度设计的引领,改变过去重监督、轻指导、少激励、缺改进,要用评估结果,而且还要把评估结果用好。黑龙江大学每学期最后一天下午一定是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老师们选出来的一定要让他发挥模范作用,我们的校级名师一定要有展示,名师一定要有展示,发挥一定的作用。
第二个是六个认真坚持: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是前提,才会有制度的顶层设计,如果没有两位主官的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容易流于形式。二是专家队伍德高望重是关键,尤其是校级的督学和院级督导组组长是非常关键的角色。三是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是基础,就是教学评估绝对不仅仅是教学部门的事,它还涉及到人事部门,因为要和职称挂钩,和学生紧密联系,一定要和部门之间有一个紧密配合。四是坚定不移常抓不懈是保证。五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动力,一张蓝图画到底,每个校长在这个体系中做一点贡献,所以一定要不断地总结探索完善。六是狠抓整改加强建设是根本,我们的评教和评管以后非常注重典型经验的交流推广,另外评完以后就没有了,也没有重视,所以评估质量监控不是为了评估而评估,而是为了改进而评估。这一点要在理念上需要注意一下。
以上是黑龙江大学二十多年的做法,我作为前任校长,有一个最重要的体会,就是一定要有一个顶层制度设计,而且一定要把评估的结果和职称评定、工作奖金、评优各方面结合起来挂钩,形成一个激励机制,这样才会使老师在制度设计的引领下,往教学上多投入,去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
今天介绍到这里,谢谢各位!
主持人:非常感谢何校长就黑龙江大学“3+X”质量保障体系的做法给大家进行了精彩的解读,理念先进,措施有力、方法有效,堪称典范!非常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
第五场特邀报告:专业认证理念和专业教学改革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志义教授
主持人:大会第五场特邀报告来自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志义教授!李校长是国家督学、国家教学名师、沈阳大学前校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程教育协会主任委员、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今天李校长给大家的报告题目是“专业认证理念和专业教学改革”,掌声欢迎!
李校长主要从下面一个理念、三个关键点和三项改革向与会代表做了汇报。
一个理念:成果导向教育
三个关键:反向设计、学生中心、持续改进
三项改革: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第六场特邀报告:基于OBE的高校教学督导改革与创新
------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亚东研究员
主持人:李主任是教育部资深评估专家、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育评估协会副会长兼评估监测中心主任。我们都知道,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可以说同济处于全国一流的水平,是我们学习的标杆,众多高校都在学习同济大学,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李主任,在百忙之中来到会场给我们做精彩的报告,掌声欢迎!
李主任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向大会做了汇报:
一、本领恐慌:督导在教学改革中积极应变
二、勇于创新:督导为引领改革要主动求变
李亚东: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这是第八次全国督导同行的一次聚会,也是一次盛会,突破了千人,这次会议安排非常密集,报告听得如壶灌顶,接下来同行之间也进行一个交流,因为我每次和大家进行交流,也没有太多新鲜的话要说,所以这次的题目是基于OBE的高校教学督导改革创新,这也是基于当前正在做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教学督导工作,我们的初心在哪里,使命是什么,我们还存在着什么差距,我们怎么去落实,所以想了一个题目叫“改革创新”。
李主任的报告就教学督导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以及面临的诸多挑战给我们做了一个交流,李主任给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希望在座的督导老师积极想办法提高业务水平,也希望李主任的报告对大家的工作能有所帮助。李主任最后向大家提出了很多期待,在联盟里面李主任是我的领导,我们有了更大的平台,期待大家一起参为进行中国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今天下午的最后一个单元,咱们的督评工作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其中信息化建设是督导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遴选了几家优秀的单位,给我们展示一些信息化的评价手段和解决方案,信息化发展离不开这些平台做支撑,可以说是我们有力的帮手。掌声欢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喜生老师、西安鹏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董富强老师、上海商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的张浩老师!
大会第七场特邀报告:从排行榜到状态数据再到教师教学发展指数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陆国栋 教授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代表,上午好!今天上午第一场报告我们非常荣幸邀请浙江大学陆国栋教授,陆教授是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学者、国家教学名师和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机械工程和教育领导与管理两个领域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与研究。兼任教育部普通高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奖励。
陆教授以全新的视角从总体思考、竞赛排行榜、竞赛状态数据和教师教学发展指数四个方面向大会做了汇报。
大会第八场特邀报告:由政策到实践: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 陆根书 教授
陆根书教授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
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委员会委员
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教发展研究中心兼职教授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陆主任就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中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给大家做了精彩的解读,做为一位资深的审核评估专家,陆主任提出的问题具有非常强的普遍性和现实意义,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解决之道,希望能帮到大家!
大会第九场特邀报告:基于“OBE”理念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优化实践
----全国高校质量保证机构联盟副理事长、常熟理工学院校长 江作军教授
主持人:继续今天上午的第三场报告,如果说在应用型高校里面,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起步早做的好的学校,可以说绕不开常熟理工,很多兄弟院校前往该校取经学习和交流,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常熟理工江校长给我们做报告,掌声欢迎!
江校长从“常熟理工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情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优化实践、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优化的再思考”三个方面向大会进行了详细阐述。
江校长围绕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模式、流程、组织架构、质量标准、监测分析改进体系及具体工作开展情况,介绍了目前常熟理工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实践的情况;谈到对保证体系的优化实践时,江校长强调了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体系持续改进工作,重点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专业认证评估、专业认证与行业学院双轮驱动等创新举措,与大会分享了对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和举措;最后,江校长明晰地提出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优化目标,以及体系优化工作的近期任务、中期设想和长期目标。
通过聆听江校长的报告,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常熟理工学院在OBE的理念指引下,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有着坚定不拔的信念!确实是大家学习的典型,在坐的大部分为应用型高校代表,希望江校长的报告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坚定信心!
下面我们进行第十场报告:
大会第十场特邀报告:“三严四控”质量保障体系的教学实践
----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原处长 郭庆 教授
主持人:如果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大会安排的最后一场压轴的报告,一般都是非常的精彩,像第六届会议中山大学王金发教授、第七届会议中国人民大学王向明教授等,同样,今天郭教授的报告也值得期待,掌声欢迎郭教授隆重登场!
郭庆:很高兴和全国这么多督导一起探讨和交流!我2006年到学校当了6年的副处长、6年的正处长。前面的报告是名家和校长给大家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理念,我作为一个处长谈一谈我在教务处12年我都做了一些什么,下面就我在这个位置上做的具体工作和大家分享。
看图,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个情况,地方院校、行业背景,了解我们学校很简单,就是“电子”两个字。下面从5个方面和大家谈一下我12年是怎样做的!
第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哪里。最近国家关于教学质量动作频频,文件也很多。现在的问题是,教育部今年说所有的核心是落实。本科教育要动真格,我们的本科教学如何难、怎么忙起来,本科教育,质量提高关键在哪里,没有评价,一切无从谈起!教学评价有三个基本的特点,教与学。第一个特点是复杂性,第二关键的特点是模糊性,第三特点是教学评价长期性,还没有出结果就改,这是不合理的,教学最大的是稳定,稳定是教务处的头等大事,要保证教学平稳运行。
第二,我们要更新教学质量监控的理念。一定要换一个角度谈教学质量的监控。看图,打出来的是本科的专业目录。我不是学教育学和管理学,我是工科的。我把我的专业用在教学质量,我们要控制教学质量的前提是测,首先要可测,可测的基础上才能可控。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是可测性设计。短视频。我们设一个集成电路,里面有几十万功能,可能需要几个月,我们设计集成电路的时候,加一些附属电路,这就叫可测性设计。我把这个理念,用在教学质量监控上。我在制定政策制度和设计过程中,一定把怎样测量在制订过程中加进去。所有的政策、文件已经告诉我,哪个地方要测量,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对这些关键点,测试指标进行测量,实现了可测。经过反馈通道修改政策制度和体质的设计,实现可控。我们的教学质量,为什么是可测、可控?我们的教学可以理解成两个序列,一个是时间、一个是事件。就是一些关键点,毕业设计课等等。我们时间序列和事件的序列构建成了大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就是教学过程。我们对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测量,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这构建了可测的基础。在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测,对一些关键点在3个层面,第一个是微观层面模糊测量。教学评价在微观上更多的是专家个人的主观判断,很难量化。微观上尊重学术自由权之模糊平台上,终端进行大数据的统计。在微观、终端、宏观基础上建立一定的评价体系。反映到督导委员会、职能部门等。怎样控制质量体系?实际上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利益导向,没有钱谁干事?
大家经常谈教学和科研。科研是下坡,教学是上坡。不推是要下降的,我们教学一定要前拉、后推,否则只能后退。科研不必奖励,教学必须奖励。
第三、加强质量保障制度设计。这是最近我们开的四中全会的目标:要提出我们的本科教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是要建立现代大学体系。我们的教学一定要实现教授治教、教授治学。第一决策、第二执行、第三监督。现在我们普通的高校都有教学指导委员会。我改了叫本科教授委员会,是我们学校本科教学决策机构,具有立法性。我们成立一个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相当于国务院执行,行政化。最后是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监督。将来本科教学构成三大机构,权力制衡。
怎样保证制度的完整性,从大学入学第一天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每一天都有制度管理。对一些重要的事件,比如毕业设计,加上一些关键的文件,保证制度的完整性。“奖”的体系:首先是“面”,每年给教务处200万,30%奖励老师,一等奖8000只对讲课,不允许经过学院,放在我的名下;“点”,杰出贡献奖3年评一次,10万。当然还有其他的奖励。其次,一定要“惩”,我们建立了教师的水平认定制度。
第四、三严四控的质量保障体系。要讲三严四控就必须讲审核评估。我们学校的审核评估组长是中山大学的原校长黄校长,他见面第一句话,你的质量保障体系写的太好了,我坚决不信!结果当时我在主导质量报告的时候,找了7个人,非常6+1,告诉我的团队,我要做一套全世界都没有的质量保证体系,结果我做到了。第二天下午,黄校长跟我谈,你的三严四控是怎么来的?我说是我把几十年做的东西提炼出来的,是总结出来的。三严,教学体系严格,考试考核严格,教学过程严格。目标下面就是条件,条件是人、财、物。目标、教师队伍和资源。有了条件以后,要培养过程。培养的过程,以学生为主。最后看保障体系,怎么保障,一条线就是一控。控制目标、控制条件、控制过程、控制我的培养质量。这就是三严四控。
我们的质量可控,大家可以看,我当教务处的12年,毕业率从来没有过85%,4年不能毕业的学生大概是800-1000名。实际上我们已经严格了10多年,历来如此。看图,我们突出“严”“实”。每一年年底对各个学院本科教学进行评估,排队,奖励、惩罚,坚持了18年,从2000年开始。每一年各个学院专家走访,最后专家打分,每一个学院要写自评报告。这是我们2018年的评估方案,给大家看一下,告诉大家我们怎样实现可测。我们的评估,15个评委,来自每一个学院公平合理。学校的任何评估我不参加,不发言。大家看,我们所有的评审都是数据化。到底怎么排队,有严格的规定。说的清楚,因为专家只打ABCD,不打分。然后15个专家统计。看图,这是我们17年评估的结果,专家有权利直接公布。最后哪个学院A、哪个学院B,很没有面子的,要签责任状,达不到,要找你算帐的,列入年终绩效考核的。
第五、怎样用互联网保证教学质量,互联网+保障严实落地。我们全校建立了很大的数据化系统,一个是听课系统,大家看看,校长听一次课程,要上网页头条,书记听课是前呼后拥的。第二我们听课要写听课记录,是真还是假,我告诉大家,每次我们到学校检查,听课笔记都是抄,这就是中国式听课。怎样做好,我做了一个GPS定位,定位在教室,必须在教学楼,后面我还有办法。我编的所有的信息化系统,所有的信息化系统一定和教务系统连通。如果不连通,信息是无法传递的。老师听课很方便,我们去年启动了手机端的定位,校长听课、处长、同行、青年教师听课全部设计好。校长比我想象好很多,打开给大家看一看。我有密码,看后台。大家看,这是听课的记录,这学期开学,一学期听课大概3000多节课。几乎一半的课堂在听,我们看一下,11月1日的听课情况,看图,这是实验课,大家看,必须有照片,要定位,而且必须听20分钟,否则不让上传。后台可以看到听课记录表,必须有图有真相,还要有过程,这叫真听课,效果极佳,而且可以主动推送。校长不听课就进行推送,你说校长烦不烦,得赶紧进行听课。
实践教学。理论课很难听懂,因为我们是一个工科院校,强调实践。我们存在什么问题?这是人民时报的一个文章:我们毕业设计有多少是真的,网上专门有写毕业设计的论坛和群。所以一定要严查,我每年带毕业生,最恨的是给实验室投入几千万,到大四学生好象什么都不会。我们的实验课程效率低,结果都是抄的。怎么办?我想了一个办法,做一个智慧眼看着你,做出你的数据就填,做到实物拍照片,开放实验室。原来老师给不及格是给不下去的,第二天N个人找你,搞了这么一个系统以后,效果很好。每一个学生都有平板,这是每一个桌面。这是我们部署的情况,我们现在部署了5个实验室。我把关键课进行限制,只抓主要的,教学也是,要抓关键,不能都抓,学生也累死、老师也累死。这是我们去年工程认证的情况,杨毅刚说,你们真正实现了实验过程可控。最后大家看到的是,学生首先要登陆,实验过程全部上传,每一步数据在平板里面设定好了。而且每一个图片都是打了时间,改不了,图片不能删,所有的图片必须存档。这些地方要求学生拍照片、上传。后面我们自动的预习、批阅、分析都在后面。我用时间换空间,用时间换质量,地方院校资源真的不够,实验室全部开放,有时间就来做,把老师也请过来,反复做,一直做到会就可以了。最终的结果是教学质量得到控制。今年我又带领团队,在广西共享智慧教室、共享实验室,我想把广西所有的智慧教室联系在一起,资源共享。谢谢大家!
主持人:报告真的是太有震撼力了,连课件做的也是一流!郭老师的报告是南京大学向我们隆重推出的,是我们的宝贝,报告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操作性,非常的接地气,手把手的教给了我们很多绝招。不过为提前离场的老师感到遗憾,错过了精彩,我们压轴的报告一般都是最精采的!
郭教授金句:
1、质量建设,没有评价,一切无从谈起!
2、稳定是教务处的头等大事!
3、质量监控要做可测性设计。
4、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利益导向,没有钱谁干事? 科研不必奖励,教学必须奖励!
5、一定要实现教授治教、教授治学
本科教授委员会----决策;
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执行;
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监督。
本科教学构成三大机构,权力制衡!
6、抓教学质量一定要见真刀!
7、在中国干成点事情,制度的设计一定要严格!
【赣江论坛】简介:“赣江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是由全国高等教育教学督导协作组首次设立的学术年会压轴项目,旨在汇集历届全国督导会议涌现出的优秀案例和成功经验,展示前七届全国督导会议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凝聚全国高校教学督导组织力量,继续探索高等教育和教学督导新理念新任务新方法,引领教学督导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论坛将为各参会高校搭建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帮助参会单位找准当前热点难点问题及其破解方案,以期达到传经送宝、启迪思维之目标。
协作组在曹屯裕、尹冬冬、沈文华、蔡丹、赵文革等主要专家倡议下设立此论坛,意在让高校督导组负责人进行充分交流讨论、相互切磋启发、取长补短,为今后各校引进前沿做法、找准快捷路径,更好地发挥督导功能助力,也为加强全国高校教学督导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提供高端平台。
论坛主题词:不忘初心追求卓越
----学习·践行·提升
◆ 参会范围:各高校督导组(团、办公室)正副组长/团长/主任;
◆ 时间地点:11月3日14:00-17:00;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办公楼一楼、二楼;
“赣江论坛”第一现场,南昌大学办公楼一层报告厅,出席人员280人。
“赣江论坛”第二现场,南昌大学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出席人员60人。
开场前尹教授和蔡主任分别讲了论坛的主题、发言方式和时间要求等注意事项。
第一现场分别有南昌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长春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湖南女子学院、西安工业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单位的督导专家做了汇报和交流!介绍了本校督导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交流互动环节:
提问代表:督导的工作已经10多年了,如果现在停留在常规运行、组织架构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主持专家蔡丹:尹教授是我们协作组的发起人之一,北师大是教师的摇篮,地位非常重要,尹教授有非常多的经验要介绍。赣江论坛的主题就是尹老师的智慧,现在变成整个协作组的智慧。有几个问题请教尹老师。
主持专家北师大尹教授:我汇报一下,我跟艾老师是10来年的交情了,我们在督导方面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他特别谈到导为主。我跟他的想法稍微有一点区别,我也说一下,我们北师大整个团队认为这样做还可以。督第一体现在宏观的层面上,就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第二、严肃课堂教学纪律,第一个组成部分,就是我们课堂的政治立场正确,不能有误。意识形态领域不能有错误的问题出现,有些敏感的问题,不适合讲堂上讲的,宣传是有纪律的,必须严肃的遵守国家关于宣传的纪律规定。第一条,正好是四有好老师里面的第一条,这个问题是大事。关于导,现在很多单位都说是指导,我们北师大督导团界定在引导、疏导、指导。引导职工、学生、教师提高师德、师风、学风,建立一个立德树人的人文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有和谐的校园文化。疏导我们的教职员工,对于有些职能部门的意见需求,特别是现在大家都追求幸福生活,有很多的困惑,我们想法通过听课、交流,传达到领导阶层。然后能够疏导广大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也是建立和谐教学文化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就是指导,在我们专业领域里面,如果督导能够进行指导的前提下,就做指导,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做小学生,聆听教师的讲学。把我们听课感受跟教师切磋。
刚才有一位老师特别问到,说优秀教师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我们听课,不是挑毛病的,我当督导团长的时候,党委书记问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说,你们都说我是督导专家,我没有读过一天关于督导的参考资料,这是我最大的困难。我学有机化学合成专业的一个老师,我没有申请博士生导师,我选择了再带一门教育学的硕士研究生。理学硕士和教育学硕士,我跟着我的学生一起把教育学的东西提升起来。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做工作都是说扬长避短,这个会议上,很多老师谈到办学一定要办出特色、优势来,要持续的闪光点,要找到我们的优势究竟在哪里!督导跟老师都是一个战壕里面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与听课的老师成为一个亲密的战友呢,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不忘初心,追求卓越,把每个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作为头等大事!我在督导团干了10多年,我们评价的时候有一项事情是推荐观摩课程,只要你说出听课的理由是什么,北京的老师想听,我可以安排。我们现在已经做成品牌,不是说督导听,观摩课就是看大门的都可以听!成为我们北师大的一个品牌,是大家的一个财富。我们现在还做推荐典型事例的工作,就是一个事情够不上观摩,所有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有高的契合度,而不是方法。抓大放小,有没有高度、广度、深度和难度。在这种前提下做典型事例的推荐,这个典型事例将会在督导的工作总结里面发放到学院,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学习。大多数学生也要走上讲台,这样做就是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现在希望还要高大上一点,推荐示范课。示范课由各级领导、各个院系领导推荐一半的人,督导团推荐一半。还有一个小消息,还有经费的支持,而且经费的支持不能毛毛雨,以万元计,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师大应该有钱,就看你怎么花。我们有了三年的示范,现在已经步入正轨。“青年教师、教学课堂质量提升计划”,45岁以下,含45岁的青年教师都可以报名参加,单位先批准,然后督导批准。3年以来,不仅我们感觉好极了,老师的感觉也好极了。
几个问题回答一下,立德树人,在课堂听课怎样评价?我们加了一个课堂思政的表现,第一是师德和学风。特别突出的我们有纪录。我们有一个微信群,我们有一个课堂学生表现,迟到、早退、出勤情况,参与教学的程度如何,隐性逃课等会发在群里。甚至有的单位已经用了人脸考勤,挺伤人的,人在了心不在,他在听政治经济学,底下做微积分。我们遇到一个笑话,督导文科的,学生不知道干什么,很多学生写阿拉伯数字,我去了以后发现学生在解矩阵。为什么?因为矩阵要考试了,所以人家急用先学了。是追究还是不追究,我们要核查什么原因。
试卷和毕业论文如何督导?我们有专向检查,今年下半年的论文检查是11月19日到22日,检查的时候,有督导还要请专家。考试关于学业成绩里面,我们特别重视成绩的过程评定,就是平时成绩的组成,如果大家需求,我会特别跟大家作交流。
提问代表:课程论文、毕业论文,我们学校的做法是督导在听课中发现一个老师很有特色、优势的时候,二级学院先把老师进一步的优化和培养,然后让教务处同意举行公开课。
提问代表:介绍一下,北师大督导专家的工作量和工作报酬?
尹教授:死的工作量还是很少,每个星期6学时。但是我们之外的事情非常多,这就是我们督导老师的奉献精神。2017年我们北师大督导团全体成员获得感动师大新闻人物(集体)!
我们专向检查另外给报酬,平常的工作量够了6个学时听课的任务,基本完成。3500块钱每月,1年10个月,真的无私奉献。我们督导老师不缺钱,因为聘请的老师都可以在专业领域里面作补偿,专向检查会单开。
提问代表:第一关于实验课评估体系如何构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做的很高端,我们一般做不到那个程度,怎样在师资力量不是很雄厚的情况下构建。怎么组织、配备质保体系建设。二级督导的效果,大家有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尹教授:评估是这样的,我们专门有学院实验课程的总结,而且我是化学学院的,是全国示范中心。这个问题是不是课下跟你交流,那么多老师不见得都有这个问题。二级督导的事儿,说不太好,因为我不在二级督导里面。
提问代表:我来自广东,督导本身是一个高校里面的常态化机构,对民办高校来讲,我们现在的难点是,第一,我们师资队伍的结构复杂,有来自退休的老师,有企业来的工程师,刚毕业的研究生等等,这种情况下,我们教学的规范性很差,怎样让他们规范?第二,我们的师资的流动性很大所带来的问题。规范性还需要我们抓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我们督导的结论怎么用?现在教学管理部门讨厌我们下结论。民办高校的督导工作怎样开展?
与会代表:我来自广西外国语学院,我们学校的督导是专职的督导,基本上是接近专业,每个学院有一个专职督导。随机听课,覆盖全学院,对于讲课质量优秀的老师,听课的目的是为了作出一些引领的评价。主要的听课重点是给年轻的老师帮扶和指导,在我们评估中心的指导下,现在已经在给督导们培训产出导向的评价方法,关注课堂上老师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引导学生,督导会跟学生做交流,对不听课的学生进行反馈。我们现在正在做的是督导们如何才能跟上现代化评价技术的要求。这是有难度的,毕竟督导年纪大,知识更新是弱势,希望来这里学习,希望得到多一点的经验,谢谢!
主持专家蔡丹:感谢大家的光临!南昌大学永远在这里,欢迎有关高校来南昌交流,谢谢大家。
论坛第一现场到此结束。
参加“赣江论坛”第二现场的部分代表合影留念。
《赣江论坛》第二会场纪实
第八届全国高校教学督导,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学术年会首创的《赣江论坛》于2019年11月3日下午在美丽的南昌大学校园里成功举行。
与会代表参加论坛热情之高,远远出乎会议组织者的意料。根据报名人数,原计划200人在一楼报告厅,30人在二楼会议室。但实际到会代表超过350人。为满足代表们参加论坛的强烈愿望,不得不临时增加不少坐椅。
论坛分两个会场,按不同方式同时进行。第一会场放在一楼报告厅,论坛由南昌大学蔡丹教授与北京师范大学尹冬冬教授共同主持。12名督导组组长先后在会上发言、交流,气氛十分热烈。
第二会场放在二楼会议室。论坛由宁波大学曹屯裕教授和北京工商大学林永和教授共同主持。会议一开始,曹屯裕教授要求发言人用3—5分钟时间讲清楚3个问题:1.论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你是怎么解决的?3.有哪些“人无我有”或“人有我优”或“人优我特”的创新?
西南医科大学陈勤主任、
吉林农业大学刘淑艳教授、
重庆大学何川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杨致邦教授、
湖北师范大学吴瑞霞教授、
长治学院王铁云教授、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刘传先教授、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吴勇教、
宁波大学何雪飞教授、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司建国教授、
广州工商学院赵复查研究员、
湖北师范大学督导组吴瑞霞教授、
广西民族大学张宏禄督导员、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贺爱兰博士等与专家代表相继发言,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体会。
接着,曹屯裕教授通过回顾全国督导从2016年以来八次会议的发展历史指出:从一开始以研讨教学督导为主;逐步发展为教学督导与质量评价并重;到了南昌会议,大会报告的鲜明主题就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因此,我们的论坛应该与会俱进,重点研讨教学督导工作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两者的关系。他建议,是否以重庆医科大学督导组组长杨致邦教授提交的“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重要作用”作为论坛的主题,展开充分的研讨。
接下来,在林永和教授的主持下,与会代表遵循“不忘初心 追求卓越——学习•践行•提升”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教学督导工作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这一论坛的主题,先后讨论了十个话题。真可谓:由于聚焦主题,因而精彩纷呈。
一、怎样全面开展教学督导?对校领导上课是否也要听课、打分?代表们达成了一致共识:教学督导,质量评价全面覆盖,应一视同仁。
二、有人提问:“我校在督导过程中有个别老师由于讲课效果差、督导评价低,导致神经异常,该如何处理?”与会代表有的建议交学校行政部门处理;有的认为这是特殊个案,不要在论坛讨论;还有人建议介绍到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的专业部门。
三、有人提出国家教育部应当出台教学督导的管理制度,规范高校的督导工作,如应明确规定质量办和教务处的关系,大家深表赞同。但也有人认为,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相信将来随着对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审核评估,必将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出台。
四、怎样认识高校督导工作的功能、职责、范畴、局限?怎样开展有效的督导?此问题一提出,就引发了热烈争论:有人希望充分发挥督导作用,不仅要听课,督导还应当全面检查教学大纲、作业试卷、评分标准;有人认为督导不仅要督教、督学,也要督管,要在质量评价中有更多的话语权;更多的代表表示,教学督导只是学校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环,而且没有“执法权”,需要摆正督导的位置,在教学督导和质量评价中公平、公正地记录相关数据及分析,供教务部门、质量保障部门参考。
五、怎样开展研究生教学与培养的督导?与会代表结合本校督导工作的实践表示:既可以单独开展,亦可与本科生一并进行,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
六、学校和院系两级如何分级督导?多数代表认为,院系督导应当全覆盖,校级督导则应按一定比例抓两头,具体比例也应由学校实际而定。
七、现在很多学校的督导大多由退休教授组成,督导的构成是否应当多元化?各占多少比例?多数代表赞同督导要多元化,但各占多少比例未能达成共识。
八、“督导怎样督?怎样导?督什么?导什么?”的提问再次引发热烈争论:有人认为既要督更要导,督导要有服务意识,要有计划地开展听课;督导要尊重老师,要及时向教师反馈督导的建议;“督”是质量评价的要求,“导”更重要!包括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让他们积极适应课堂教学,尽快扬帆起航;加强“金课”建设,激励骨干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领航;同时要为大多数老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九、如何缓解教师被督导的心理压力?有的同志建议,最好引导老师积极申请督导,正向接纳督导,使他们在督导过程中能及时发现、有效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出获得感、成长感。大家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十、如何提升督导的实效?如何通过督导,让老师更加爱岗敬业?让学生更加刻苦学习?大家认为,这是今后督导工作的努力方向。对教学效果差的老师也要尊重,不能简单贴标签。督导工作应当积极稳步推进,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因为有了主题,而且又是大家熟悉的共同话题,因而极大地调动了与会者的积极性。不少代表从原来处于被动状态的听会者迅速转变为开动脑筋的发言者。出席论坛的50多位代表,绝大多数都得到了发言的机会,而且有的还不止一次地抢着发言。也正是因为角色的转换,从而导致了互动局面的形成。与此同时,呈现出争着提问,抢着回答的局面。有问有答,有争执,有辩论,场面火爆,热闹非凡。
林永和教授有着主持论坛的多次经历与丰富经验,能够审时度势,紧紧把握主题,抛出一个又一个的话题加以引导,使首届论坛百家争鸣,精彩纷呈!
曹屯裕教授最后用“聚焦主题、耳目一新、精彩纷呈、意犹未尽”为论坛作了小结,并指出:这场论坛不仅给这次南昌会议划上了完美的句号,而且,为把论坛打造成又一个品牌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但是,此次论坛毕竟时间较紧,事先还缺充分的准备和深入的思考。因此,很多问题的研讨还只是停留在实践工作的层面上。期待今后的论坛能够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深入地研讨高校教学督导工作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内在关系,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学督导制度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出自己的贡献。
不忘初心追求卓越聚焦主题精彩纷呈!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时刻,出席这次论坛的代表在林永和教授的提议下,汇聚在“赣江论坛”的字幕下合影留念。
(来源:未来学习和教学督导 编辑:董鹏程 编审:康爱霞)
上一条: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下一条:厚植爱国情怀 培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