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鲶鱼侯银海学术劳育说:“技艺精·劳动美”“秀技艺·亮绝活”“始于技能终于传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技能等级考核高技能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才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辩证法。 论教育家精神赋能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 教育家精神与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教育家精神作为中国特有的教育传统和教育文化的集中体现,不仅为教师队伍提供了精神坐标和行动指南,也为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方向。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教育家精神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 一、理想信念的引领 教育家精神强调“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这一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时,必须树立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崇高使命。通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科技和产业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道德情操的熏陶 教育家精神中的“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在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的过程中,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可以学习到诚实守信、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对于他们在未来的科研、创新和创业过程中至关重要。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三、育人智慧的启迪 教育家精神倡导“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在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挑战传统观念,不断追求新的突破和进步。通过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躬耕态度的传承 教育家精神强调“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在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树立勤奋学习、勇于实践的榜样。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实践和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竞赛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技前沿和产业动态,掌握先进的科研方法和技术手段,为他们未来的科研创新和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仁爱之心的传递 教育家精神中的“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要求教师以爱心和耐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才。通过传递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六、弘道追求的激励 教育家精神中的“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要求教师具有全球视野和文化自信。在培养新质生产力人才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开展科研合作和创新创业。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弘道追求的激励和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综上所述,教育家精神在赋能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理想信念的引领、道德情操的熏陶、育人智慧的启迪、躬耕态度的传承、仁爱之心的传递以及弘道追求的激励,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