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指企业与学校通过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活动,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教育模式。其核心在于实现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施,同时也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如何让企业更好的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真正实现产教融合,为大家总结了七种常见的模式,每种模式都针对不同的合作深度和类型,帮助教育与产业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
01校企联盟模式
该模式是最普遍的产教融合模式,指学校与企业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联盟”,加强双方友好交流,共同培养人才,突出“双元育人”的教学理念,解决产教脱节的职教难题。双方合作的内容通常包括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共享等,旨在实现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具体的实施方式有: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引入教学中去;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学生可以在企业实践中增强实际操作能力;部分企业还参与教学活动,派出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02订单式培养模式
订单式培养模式指学校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为企业定制化培养人才,双方在入学时便签订“就业订单”,毕业后学生进入指定企业工作。这种模式与“定向培养”“委培生”制度相似,确保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具体实施中,企业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确保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即可获得企业所需技能。学生在入学时即与企业签订实习和就业协议,明确培养目标。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培养过程,企业提供实践机会,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03校企共建实体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基地一般设立在企业或学校内,用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习操作。这种模式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就掌握生产实操技能,提升其上岗能力。在具体实施中,学校和企业共同投资建立实训基地,基地可以位于学校内,也可以建在企业中。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支持和生产任务,学生在基地内进行实训。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一线生产流程的培训,使其在毕业时已具备实际操作经验。
04校企共建专业模式
校企共建专业是指学校和企业共同设置新专业或调整原有专业,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这种模式要求学校与企业在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深入合作,具体内容包括:1.共建课程体系,根据企业需求重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趋势。2.教材开发,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专业教材,以更好地匹配实际工作中的需求。3.资源共享,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支持,学校提供教师和场地,双方共同开展教学活动,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05企业办学模式
企业办学模式主要由企业主导开办学校或培训机构,直接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办学模式的典型特点包括企业内设培训学院、企业出资兴办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例如海尔大学、福耀科技大学等。企业内设培训学院——一些大企业设立自己的培训学院或学校,为公司培养和储备技术人才。企业出资兴办职业院校——企业出资开办职业院校,如某些技术密集型公司为培养熟练技工而开办的技工学校或职业学院。企业培训中心——企业成立专业的培训中心,提供技能认证和培训服务,通常针对在职员工或潜在员工。
06实习工厂模式
实习工厂模式通常由学校主导,企业提供一定支持,建立校内实习工厂或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校内模拟企业的生产流程。其优势在于学生能够在安全环境中实践操作,具体模式包括:模拟真实工厂环境,实习工厂完全模仿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生产模式,学生通过在实习工厂的操作熟悉企业实际情况。产教一体,学生在实习工厂进行生产,同时也能参与实际项目,实习工厂可以产出产品并获得经济效益,实现产教双赢。项目主导的学习,实习工厂围绕项目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在项目中实现“做中学”,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07工学交替模式
工学交替模式指学生在学习期间采取“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周期性地在学校和企业间轮换,实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校与企业共同安排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时间,比如一学期理论学习,下一学期企业实践。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真实工作环境中。学校和企业共同评估学生的表现,确保理论和实践相互支撑。
(编辑:董鹏程 编审:康爱霞)
上一条: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对接产业数字化要求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下一条:产教融合构建多元人才培育生态,校企合作筑牢智能转型人才基座